新華網 正文
“極限第一人”墜亡:守法安全是“硬指標”
2017-12-11 08:35:49 來源: 新京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唯有在法律框架內,以及安全的護佑下,才能真正體驗到參與運動帶來的快樂。

  12月8日“國內高空挑戰第一人”吳永寧高空墜亡,震驚、惋惜……吳永寧的意外死亡在網上引發的討論和反思,仍在擴散。

  極限運動,是結合了許多難度較高且挑戰性較大之組合運動項目的統稱。

  極限運動,可以玩命但不能把命拿來玩;刺激指數,可追求刺激但不應是以不安全指數換來的。當下不少極限運動者開了直播,但有些直播帶來的不僅是揪心感,還可能有巨大的負面效應——畢竟,很多極限運動的看點,與其説是“極限”,不如説是遺忘法律和安全的不要命。

  高空挑戰“第一人”吳永寧的去世,就清晰地昭示了這點,其教訓與啟示也擺在那。

  首先,所有挑戰者或觀眾都應意識到,法律應是極限運動者不可觸碰的紅線。比如,“爬樓黨”不能私闖、擅闖“禁地”,應徵得建築物産權人或管理人的同意。另外,誠如專家建議,要盡快建立健全與戶外攀爬有關的法律法規,對于一些比較危險的爬高樓行為要明確禁止。

  還有,生命安全是底線中的底線。吳永寧發生意外後,QQ群裏的許多爬樓愛好者都對高空挑戰中一些危險的操作進行了反思,“我們是爬樓,不是玩雜技,更不玩命”。在群公告上也留著:“爬樓和攝影並不是生活的全部”等警示字樣。必要的反思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參與者能夠真正敬畏生命,在安全的前提下參與運動。

  極限運動,即便追求在跨越心理障礙時所獲得的愉悅感和成就感,但唯有在法律框架內,以及安全的護佑下,才能真正體驗到參與運動帶來的快樂。否則,突破法律邊界,無視安全準則,則演變成了一種“玩命”的自私行為。吳永寧的悲劇,後來者理當警醒。(楊玉龍)

+1
【糾錯】 責任編輯: 年巍
相關新聞
  • 獎勵運動應成保險業新選擇
    步數可捐贈、可換積分、可兌換獎品… …但萬萬沒想到,運動達到約定目標居然還可以提升保險的保障額度。因此,無論是商業健康保險,還是社會基本醫保,都應花更多的資金獎勵運動、促進健康。
    2016-12-20 08:06:24
  • 學生不運動 差評該給誰
    在長跑測試中,高三學生跑不過高二學生,高二學生跑不過高一學生的現象,為中小學生體質下降的現象提供了注腳。
    2016-12-19 08:23:31
  • 讓更多人參與自行車運動
    在裏約奧運會場地自行車女子團體競速賽中,中國隊員宮金傑和搭檔鐘天使力壓老牌強隊俄羅斯隊,以32秒107的成績為中國代表團摘得第13枚金牌,也實現了中國在奧運會自行車賽場金牌零的突破。
    2016-08-23 08:51:17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世紀“大改道”——為了186萬黃河灘區居民的美好生活
世紀“大改道”——為了186萬黃河灘區居民的美好生活
峰回路轉
峰回路轉
冰瀑玉壺景壯美
冰瀑玉壺景壯美
伊拉克總理宣布打擊“伊斯蘭國”取得歷史性勝利
伊拉克總理宣布打擊“伊斯蘭國”取得歷史性勝利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1111122088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