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為停運的公共自行車謀個好出路
2017-11-19 08:58:55 來源: 新京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公共自行車“退出”是為了避免資源浪費,車輛處理同樣不能搞浪費。

  據《湖北日報》報道,11月17日下午,武漢環投公共自行車官方微信號發布公告:“自2017年11月25日零時起,武漢公共自行車停止營運。從即日起,少量未辦理押金或預充值費用退款的用戶可退款。”至此,武漢公共自行車正式退出“單車江湖”。

  武漢公共自行車有很多“榮銜”:全國最大的城市公共自行車運營係統;全國唯一全免費、政府授權、企業市場化運作、契約化合作的公共自行車係統……因此被奉為市政單車管理的“武漢模式”。

  但其退出“舞臺”,也非突然,而是必然:一是,各個城市公共自行車運作,其實都存在運作設備購置和維護成本大、服務水準不足、運作效率低下等短板,只是程度有輕有重;二是,這兩年國內城市“共用單車”太多了(目前武漢三鎮有70萬輛),市場能解決的,沒必要依靠行政之力。

  問題來了,這些“退休”的公共自行車,如何高效處理?武漢環投稱,公共自行車停止營運後將進行整體轉型升級。但何為“進行整體轉型升級”,仍有解釋空間。

  可以肯定,既然其“退出”是為了避免資源浪費,那接下來的處理顯然也不能搞浪費——把這些單車當廢品處理,附屬運作設備、場地被廢置。這跟高效處置國有資産的要求也不合。

  一個不錯選項是,公共自行車停運後,可與入駐當地的相關“共用單車”公司接觸,以整體作價被收購等方式,讓其在技術升級的基礎上繼續發揮原有功能,讓有的單車公司為解決已投放車輛損壞後的補缺問題找到一個出口;而那些車樁也可跟共用單車停車點規劃結合。

  當然,公共自行車停運後,各地方結合本地實際,還可以有其他更多更優處置選項。但最好的法子,是在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間找出最大公約數。□鞠實(價格鑒證師)

 

+1
【糾錯】 責任編輯: 馬若虎
相關新聞
  • 新華網評:單車企業要讀懂“禁投放”背後的深意
    共用單車要實現科學管理和有序發展,離不開規則的保駕護航,也需要政府“配件”、市場“導航”、更需要單車企業“守規矩”。如此,共用單車才能與城市更好相容。
    2017-11-11 14:45:38
  • 防止共用單車過量需要未雨綢繆
    共用單車的誕生和發展,確實是市場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但如果政府在這個過程中不及時疏導,就會導致問題叢生。
    2017-11-10 08:36:36
  • 共用單車高燒漸退,謹防一片狼藉
    行業自律,對一些大企業有約束力,但對處于資金壓力中的中小企業而言,就是扔掉活命的稻草,社會不能不做好止損的準備。
    2017-09-28 08:38:15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來,看古書是怎麼修復的
來,看古書是怎麼修復的
北京大興西紅門鎮新建村發生火災
北京大興西紅門鎮新建村發生火災
世界小姐全球總決賽三亞舉行
世界小姐全球總決賽三亞舉行
廣州國際車展開幕
廣州國際車展開幕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4851121977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