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期待“失蹤報警立即受理”成為普遍規則
2017-11-03 08:37:21 來源: 北京青年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江蘇省公安廳日前發布22項現場執法標準,其中包括,對人員失蹤的求助或報警,各級公安機關應當立即受理,不得拖延、推諉;對于一些情況可疑、可能遭到違法犯罪侵害或處于危險狀況的,無論失蹤時間是否超過24小時,接警單位都應立即報告指揮中心組織緊急處置。

  網上曾流傳這樣一種説法:成年人失蹤不滿24小時,報警也沒用,警方不會受理。從此前媒體報道的一些案例看,“成年人失蹤24小時立案”可能不只是一個網上傳説,而是此前一些地方公安機關存在的一項處警“潛規則”,甚至已成為一種常規。

  對此,此前公安部刑偵局打拐辦主任陳士渠曾專門澄清:“兒童、少女失蹤或走失,警方接報後會在第一時間立案調查,不需要等24小時。”2010年最高法等部門下發的《關于依法懲治拐賣婦女兒童犯罪的意見》也曾明確強調,接到兒童失蹤或者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婦女失蹤報案的,公安機關應當立即以刑事案件立案,迅速開展偵查工作。但問題是,對于那些不屬于“兒童婦女”范疇的其他一般成年人的失蹤報警,警方是否也會立即立案,而不需要讓人等上24小時,事實上仍沒有進一步澄清,並沒有一個十分明確的説法。

  這種背景下,此次江蘇公安廳發布的“失蹤報警立即受理”執法標準,不再具體區分失蹤人員的“兒童婦女”身份,而且明確所有人員失蹤的求助或報警,公安機關都應當立即受理,不得拖延、推諉,無疑是一個非常值得點讚的做法,不僅有利于厘清相關警方現場執法標準,更有利于及時有效地保護所有失蹤人員的權益。

  或許應該承認,在過去通信交通手段都不夠發達的情況下,“成年人失蹤24小時立案”處警規則,並非完全沒有某種現實的合理必要性——通過“24小時的等待”,在以往確實可能有利于減少避免一些誤報警情情況的發生,但在各種通信交通技術手段已十分發達,早已是“互聯網+”時代的今天,面對人員失蹤報警,如果仍繼續株守“失蹤24小時才立案”的習慣做法,顯然已顯得很不合乎時宜,既不利于提高警方自身的處警效能,更無助于對失蹤人員的及時保護和解救。

  很明顯,憑借目前十分發達的各種通訊、資訊監控技術,如手機定位、監控視頻等,一個失蹤人員報警的真實情況究竟是什麼——是否確實屬于失蹤、發生意外,根本無需“等待24小時”;否則,如果僅僅因為“失蹤不到24小時”,便不及時受理立案人員失蹤報警,勢必很可能錯失及時救助失蹤人員的最佳時機、“黃金時間”,進而最終造成無法挽回的巨大損失。

  十九大報告在論述打造共建共治共用的社會治理格局時提出,加快社會治安防控體係建設,依法打擊和懲治黃賭毒黑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保護人民人身權、財産權、人格權。此次江蘇省公安部門明確的“失蹤報警立即受理”警方現場執法標準,正是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係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既是打造共建共治共用的社會治理格局的應有之義,也是充分保護人民人身權、財産權、人格權的必然要求。

  在此語境下,我們有理由期待,“失蹤報警立即受理”不僅在江蘇施行,逐漸也能成為全國其他地方普遍奉行的處警規則。(若夷)

+1
【糾錯】 責任編輯: 年巍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電動雙座飛機能飛兩小時了
電動雙座飛機能飛兩小時了
藍盾尖兵這樣煉成
藍盾尖兵這樣煉成
主視角近觀戰機空中加油全過程
主視角近觀戰機空中加油全過程
近百只紅嘴鷗現身昆明城區水域
近百只紅嘴鷗現身昆明城區水域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4851121899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