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藝術家:中韓兩國音樂劇“珠聯璧合”闖全球
“如果中國和韓國在音樂劇方面展開闔作,因為沒有較大的文化差異,可以確保雙方之間合作的凝聚力,為進入全球市場墊定基礎。”韓國音樂劇協會原會長尹浩進8日在廣西柳州舉行的第六屆中國文化産品國際營銷年會上説。
韓國是亞洲音樂劇的中心,也是僅次於倫敦、紐約的世界第三大音樂劇市場。尹浩進當日就韓國音樂劇創作及發展狀況發表主旨演講。他説,如同中國目前發展音樂劇所走過的路徑一樣,最早韓國音樂劇也是由搬演百老匯、倫敦西區的音樂劇開始的。
尹浩進指出,與中國類似,韓國的劇場既有引進自百老匯、倫敦西區的原版音樂劇,也有歐美原版音樂劇。但是由於東西文化差異,西方的音樂劇進入韓國後,有一定的局限性。
尹浩進稱,東方國家和西方國家在音樂劇儘管展開了合作,但是成功的較少。究其根源是因為東西方文化差異過大,難以克服。其建議,與其東西方展開闔作,還不如亞洲國家開展合作,因為亞洲國家對藝術的審美是相通的,更易産生共鳴,可獲觀眾的認同。
例如,中國音樂劇《媽媽再愛我一次》在韓國有超100場的演出,其實,這部劇是中韓藝術家的“珠聯璧合”的力作。韓國著名音樂劇藝術總監劉嬉聲在音樂和表演方面給出了很多精準建議。而韓國舞美總監徐淑珍及其團隊則使用了1600張純白的傳統“韓紙”手工製作舞&布景,打造與現實物品一比一的樹木、房屋,並依靠變換的燈光投射出空靈夢幻的色彩。
尹浩進指出,西方的音樂劇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目前處於成熟穩定的狀態,並形成了品牌效應。例如一提到音樂劇,腦海裏首現出現的是美國的百老匯。相比之下,東方的音樂劇發展時間短,但是發展速度快,題材挖掘空間巨大。儘管還不完善,但因為中韓兩國離得很近,文化比較相似,十分有利於溝通和接受。
“中韓兩國應先定位東方市場,多拍東方國家的題材,積累經驗,獲得穩定後,再進軍全球。”尹浩進認為,只有攜手合作,獲得政府和企業的支持,兩國的音樂劇才能走得更高更遠。(周瀟男)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