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漫談|“身土不二”與韓國人的愛國情懷
走進韓國的超市餐廳,常常會在不經意間看到一個讓國人似懂非懂的漢字成語——“身土不二”。大米袋、平底鍋鍋底、食品包裝盒上……“身土不二”就像是一個韓國特有的認證標籤,時刻在提醒當地人某件物什的某種特質。那麼,這種特質究竟是什麼?韓國人又對這種特質有何“偏愛”呢?本文當中,小編就帶各位一探其中究竟。
“身土不二”,顧名思義,就是身體和土地屬性相同,不能分離的意思。這個詞在韓國最早出現在古代醫書《東醫寶鑒》的序言當中,而其在韓國像流行語一樣開始廣泛傳播就是近幾十年裏的事情了。由於進口産品在韓國市場上份額的逐漸擴大,出於對本國農業和水産行業的保護,韓國的有關政府機關開始將“身土不二”作為宣傳用語,鼓勵民眾購買本國農、水産品。但隨着韓國國內愛國主義情緒逐漸高漲以及商家的推波助瀾,這一成語逐漸流行,最終成為韓國支持國貨的代名詞。
在韓國,印有“身土不二”標誌的農副産品隨處可見(資料圖)
如今,絕大多數韓國人都對“身土不二”背後的含義深信不疑,認為身體和國土是統一的,兩者不可相互背離。他們認為自己國家的産品才最適合自己,並且食用本國生産的食品才更健康。由此可見,韓國商家和政府這一宣揚國貨至上的戰略可謂是大獲成功了。
韓國街頭,一家炒年糕店的名稱乾脆就取為了“身土不二炒年糕”(資料圖)
韓國人對本國産品熱衷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愛國情懷是一個重要的因素。韓國國土面積小,資源匱乏,物産並不豐富,許多商品需要進口。如果國民不支持國産,勢必將對韓國的本土企業造成衝擊。而如今再看三星、現代、LG等韓國知名企業,早已是在國際上享有高知名度的品牌製造商。它們生産的産品能夠在市場競爭中屹立不倒,聞名於全球,不得不承認“身土不二”的愛國精神也在其中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韓國人在生活方面也處處“身土不二”。韓國的肉價相對較高,韓國國産牛肉“韓牛”的價格更是昂貴。究其原因,與美國、澳大利亞進口牛肉相比,韓國人認為國産牛肉才是既安全又有營養的肉中極品。而“韓牛”的産量與韓國人高漲的消費熱情不斷推漲國産牛肉價格。也正因如此,韓國人一般在過節時才會將國産牛肉這種“奢侈品”當做饋贈朋友的佳品。
韓國的水果和蔬菜也是如此。在超市裏,韓國本土生産的水果蔬菜往往包裝精美,位置顯眼,並且價格表上會註明“國內産”,而進口水果蔬菜往往“蜷縮”在角落裏不被人待見。作為韓國人餐桌上的主食,大米的包裝袋上也常常會看到“身土不二”四個字。生産商似乎生怕自家的寶貝被當成外國貨,因此必須要在顯著位置貼上這個“貴族”標籤。
2006年,在韓國市場掙扎九年無果的世界零售巨頭沃爾瑪最終選擇退出韓國市場。(資料圖)
但“身土不二”的精神同樣也是一把“雙刃劍”,雖然韓國本土商品依靠“身土不二”的觀念在市場上保持了優勢地位,但這種觀念同樣給外國人和國外企業留下了韓國人排外的印象。韓國商店貨物被韓企壟斷,沃爾瑪、家樂福這些世界型連鎖店在韓國舉步維艱,連年虧損。即使是在韓國有很大市場的炸雞,韓國人也都偏愛在本國的炸雞店購買。不得不説,本土企業競爭力過於強勢,已成為韓國同國際市場實現良性互動的最大障礙。(何子源)
推薦閱讀:
------閱讀更多深度好文 點擊進入半島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