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執行合同”指標全面提升
2022-09-20 09:16:09 來源: 江西日報
關注新華網
圖集

    原標題:商業糾紛解決時間更短費用更低程式更優

    江西“執行合同”指標全面提升

    在江西,一件事實要素清晰、法律關係明確的買賣合同糾紛,通過速裁、快審,從立案到執行,當事人需要等待多久?

    平均審理時間13.71天,速度位列全國第一,比全國平均值少15.6天!

    這是江西推進民事訴訟程式繁簡分流帶來的變化。如今,由1139名速裁法官和6409名特邀調解人員組成的337支速裁快審團隊常態化運作,帶動審判大提速。截至9月14日,全省法院已速裁案件11.81萬件,分調裁審佔比107.09%,高出全國平均值23.82個百分點。

    “執行合同”指標,是衡量營商環境的風向標。為助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今年以來,江西參考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估指標體係,對照“執行合同”評價指標,完善案件分配,規范審理期限,加強司法公開,深化執行事務集約、繁簡分流、團隊辦案等機制,讓商業糾紛的解決時間更短、費用更低、程式更優。

    在南昌經營一家設備公司的老錢近日體驗到了“訴事速辦”的加速度。因部分客戶違約,他通過南昌市中級人民法院“移動微法院”提起訴訟,僅用15分鐘,就“像點菜一樣”完成立案。

    便捷的訴訟服務背後,是“智慧法院”建設的有力支撐。今年以來,全省法院借著數字化改革東風,加快完善網上立案、網上繳費、視頻調解等線上訴訟功能,全面貫通服務鏈;全面推行“三書”電子送達,電子送達“三書”54.73萬份,成功率83.17%;在閱卷、開庭、合議、結案歸檔等環節積極推行電子卷宗,辦理無紙化案件39萬余件,辦理流程不斷優化,審判用時大大縮短,司法服務觸手可及。

    以科技為引擎,一係列著眼于解決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的改革也在提速。

    “隱性超審限”,不僅影響法院的辦案效率,而且嚴重侵害當事人利益。江西嚴格延長審限審批流程,對扣除事由進行嚴格核查。對395件已開始扣審案件中的72件案件結束扣審進行督辦,並建立每月跟蹤督辦扣審手續機制。

    只有各級法院各司其職、各盡其能,才能讓絕大多數矛盾在中基層法院公正高效實質性化解。江西依法有序開展四級法院審級職能定位改革試點,將適合基層法院審理的案子“沉下去”,將特殊類型案件“提上來”,案件結構和分布日趨合理,矛盾糾紛化解質效有效提升。

    化解涉企民商事糾紛,需要廣泛借助社會力量。省高院先後與人民銀行南昌中心支行、省銀保監局、省司法廳聯合印發金融糾紛訴源治理與多元化解工作規范,與證監局在證券期貨糾紛多元化解方面開展深度合作,與省工商聯、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聯手推進商事與勞動領域糾紛一體化解。在各地,“金融糾紛一體化處理中心”“涉企糾紛調處中心”“企服通”微信小程式等各種調解機構進駐法院。今年以來,全省法院訴前調解案件26.54萬件,訴前調解佔比88.56%,高出全國平均20.08個百分點。

    “執行拖”與“執行亂”,是影響合同執行的痼疾。江西出臺一係列解決執行難長效機制,用制度管人,按程式執行。嚴格落實執行在編人員佔全院在編幹警15%比例要求,解決案多人少難題;運用互聯網應急指揮調度平臺、GIS可視化管理平臺、智慧執行App移動平臺,緊盯執行重要時間節點;建立集案款發放、文書送達、案件查詢、財産查控、財産處置、執行信訪等功能于一體的執行事務中心,強化分級督辦。今年以來,全省執行類案件執結率82.45%,位居全國第五。

    隨著一係列“硬骨頭”被啃下,江西“執行合同”指標全面提升。1至8月,全省法院各類案件結案率86.17%,位居全國第三;審判類案件結案率87.92%,位居全國第二;一審服判息訴率91.25%,一審案件改判發回重審率0.46%,有力的司法保障讓各類市場主體滿意度不斷提升。(記者 楊 靜 實習生 金梓純)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凱豐
載入更多
江西新余:五彩斑斕“曬秋”忙
江西新余:五彩斑斕“曬秋”忙
古風古韻迎中秋
古風古韻迎中秋
鄱陽湖畔多舉措供水抗旱 保障糧食生産
鄱陽湖畔多舉措供水抗旱 保障糧食生産
鄱陽湖畔抗旱保生産
鄱陽湖畔抗旱保生産
010070290010000000000000011113441129016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