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標任務:範圍更寬、標準更嚴
“淘汰落後産能必然要關停一些生産線,進而影響地方的財政收入。有些地區需要淘汰的落後産能甚至是其支柱産業,所以這項工作對地方政府的考驗最大。”工信部總工程師朱宏任&&。 因此,落後産能的界定成為各方關注的問題。據工信部産業政策司副司長侯世國介紹,首先是按照環保、節能、安全、質量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和《促進産業結構調整暫行規定》關於淘汰落後産能的規定,堅持危及人身安全、嚴重污染環境、嚴重浪費資源、不符合質量標準等基本原則。其次是根據行業生産特點和産能現狀,並考慮到工作中的可操作性,在工藝、技術、裝備、規模、能耗、環保、安全、質量等方面制定具體標準。 “工藝、技術、裝備、規模標準操作性強;環保、能耗、質量等約束性強,但實際操作中由於檢測量大、監測周期長,指標一致性難以把握。在具體的淘汰落後工作中,這兩類標准將被結合起來考慮,更加強化安全、環保、能耗、質量等標準的約束作用,更加強調嚴格環保、安全、能耗、質量執法。”侯世國説。 “總體上講,各行業要按照《國務院關於發布實施〈促進産業結構調整暫行規定〉的決定》《産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等文件規定的範圍和時限淘汰落後産能。同時考慮到各地産業發展差異,一些地區技術進步和産業升級較快,需要加快淘汰落後産能,各地區可根據當地實際,制定範圍更寬、標準更嚴的淘汰落後産能目標任務。”朱宏任説。 此次公布的18個行業2010年淘汰落後産能共涉及企業2087家,其中涉及企業數較多的行業有:水泥762家,造紙279家,印染201家,焦炭192家,煉鐵175家,鐵合金143家,製革84家。從各省份分解落實情況看,淘汰任務較重、涉及企業數量較多的省份有:河南230家,山西226家,浙江180家,河北165家,雲南165家,貴州128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