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思想頻道 >> 經濟理論
從美三大機構遭質疑看信用評級發展
2010-07-30   作者:吳晶妹  來源:經濟參考報
 

文章索引

評級理念與技術嚴重落後提高對現代信用的認識首當其衝
成長史與治理結構有瑕疵評級要在自我否定中重生
收費模式扭曲改變盈利模式擺上日程
收益與責任不匹配加強社會責任是大勢所趨
監管不平等且有嚴重缺陷改革監管從現在開始
壟斷話語權而失公信力歐洲率先挑戰美國
美國三大的神話正在破滅區域評級將被承認並快速發展
中國對信用評級應研究與監管並重
相關鏈結

  收費模式扭曲改變盈利模式擺上日程

  評級收費是從被評估對象收的,不是從使用人收的。主要流程是被評估人申請、付費、評級機構初評,評級結果通告被評估人確認,或復評,無異議後,公告最終評級結果。被評估人有議價結果的程序與有事實上的權力。評級結果的使用人,如投資人等,既不知評級過程,也無程序上的發言權與監督權。如此,人們有理由質疑,評級機構由於利益驅動,主觀或客觀地趨向於被評估人。眾所周知,拿錢買級別,這一直是評級的行業詬病,也是困擾評級業的桎梏,一日不改變這個收費模式,評級機構就一日難有公正。
  未來的評級業應徹底改革收費方式。以債項評級為例,費用應分拆成三項:一項是評級工本費,由被評估人或申請人支付;一項是評級結果公告費,由公告媒體支付;一項是評級報告費,由需要報告的專業機構投資人支付。所有付費的人都享有相應的消費者權益,評級機構有告知義務,並必須對其所評級産品的生産過程與産品質量接受監督。


123456789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中國信用評級機構回應外媒質疑 2010-07-16
信用評級就是制定金融標準 2010-07-14
網民:推動本土信用評級機構發展刻不容緩 2010-07-14
構建新型國家信用評級標準 2010-07-12
國家信用評級中的財政實力分析 2010-07-11
 
頻道精選:
[財智頻道]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頻道]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頻道]楊濤:政府儲蓄合理規模是多少[思想頻道]左曉蕾:完善市場制度是樓市調控之本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