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思想頻道(2010版) >> 新聞茶館-言論
基層公務接待:痛卻無奈着
2010-06-26   作者:秋風/北京學者  來源:新京報
 
  山西平遙古城是舉世聞名的世界文化遺産。不過,對於該縣各行政部門來説,這個文化遺産卻是一項負擔,他們日復一日地迎接着來自各處的公務旅游客人。最多的時候,該縣一年“公務接待”近10萬人次。由此,該縣損失門票1200多萬元。這還是小事,各部門還需要倒貼錢:為客人提供免費或象徵性收費的吃、住及禮品。
  平遙縣各個部門的公務接待苦惱,反映了當今一些基層政府真實處境。這裡所説的基層政府是指縣、縣級市和鄉鎮級政府。按照傳統的説法,這兩級政府屬於“親民之官”,也即與民眾直接打交道的政府。而這兩級政府在整個政府架構中地位低,也讓優良治理困難重重。

  基層政府依賴上級

  從平遙推及開,在現有的政府間體系中,高層級政府的權力是制定法律與政策,執行的責任基本上落到縣和鄉鎮政府肩上。因而,高層級政府的權力是抽象的、廣泛的,責任卻相對概括;與此相反,基層政府的權力是有限的,責任卻是十分廣泛而明晰的。
  上級政府根據這些廣泛的責任來考核、監督基層政府,各部門都會要求基層政府拿出最大的決心和資源,來執行自己的決定,完成自己佈置的任務。
  這些年來,上級政府陸續施加給縣和鄉鎮政府的“一票否決”項目,就達到數十種。面對這些“一票否決”的考核指標,不少基層政府疲於應付。
  在這些自上而下的廣泛的監督權面前,基層政府官員就顯得比較軟弱。基層政府官員為了升遷,需要盡最大努力給上級政府留下良好印象,各個部門也需要盡最大努力博取上級對口部門的好感。
  對於“上面”的人,基層政府必須好生招待,而不敢輕慢。公務旅游招待就成為基層政府不能不認真對待的事務。所有地方官都在抱怨迎來送往的麻煩,但所有地方官員也會毫不猶豫地把精力投入到這個方面。
  對於公事來説,這也是至關重要的,財權的分配也不利於基層政府。
  1994年進行的分稅制,首先劃分了中央與地方的財政收入,當時的分稅制方案沒有明確省與地市、地市與所轄區縣、縣與鄉鎮這四級政府之間的稅權分配原則,正式的分稅制方案背後的權力配置原則開始發揮作用:省級及省級以下政府紛紛效仿分稅制,對下級政府實施“省級內部分稅制”。
  簡而言之,上級政府從下級政府那裏拿走穩定的、重要的主體稅種,給下級政府留下分散的、不穩定的稅種。這樣,到了縣、鄉鎮兩級政府,就只是少許小稅種。農業稅取消後,鄉鎮的稅收收入變得更少。
  財政是政治的本質所在。稅收分成越到基層越少。在經濟相對不甚發達的地區,政府財政只能維持在“吃飯財政”的水平上。用於經濟建設和民生的資金,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債務和上級政府的財政轉移支付。
  有專家估計,實行分稅制以後,地方大體是40%的財權60%的事權,其中20%的差額就依靠轉移支付來平衡。實際數字恐怕更大,統計表明,中央對地方的財政轉移支付資金,2005年為7733億元,2006年為9557.2億元,2007年則達到13991億元,這還不包括省一級政府對其下級政府的財政轉移支付。
  這些數字表明,在財政上,基層政府對上級政府的依賴在不斷強化。

1234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關注]網民建言如何給公務接待"瘦身" 2010-06-22
公務接待已成一種行政文化 2010-06-21
平遙不堪公務接待“潛規則” 2010-06-21
公務接待“黑洞”深不見底 2010-06-20
平遙説出中國特色公務接待的大實話 2010-06-18
 
頻道精選:
測試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