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業加速進入“恐龍時代”
    2010-03-22    作者:本報記者 呂福明    來源:經濟參考報

    新一輪河南省煤炭企業兼併重組正式拉開帷幕。河南省政府提出在2011年3月底之前完成新一輪重組,目標是使骨幹企業控制的資源總量佔全省總量的85%、産量佔到75%以上,單個礦井規模不低於每年15萬噸,屆時全省煤炭企業個數將減少到50家左右。新華社記者 趙鵬 攝

    在魯南某礦千米井下,作業礦工在進行班前訓示,加強安全警示。本報記者 呂福明 攝

    近年來,伴隨着我國煤炭行業兼併重組、資源整合進程的加快,一個個産能過億噸的大型煤炭集團和煤炭基地不斷出現,山西、內蒙古、河南、新疆、山東等主要産煤大省,正在或準備引領煤炭行業進入以大集團組建為標誌的“恐龍時代”。而這一演化進程,無疑適應了當前整個産業結構調整的大氣候,並有望將這一高碳行業推向低碳發展的新平台。
  相對於發達國家的煤炭産業集中度,我國煤炭産業顯得很分散。實施煤炭大集團戰略,可以集中有限資源解決各個企業在煤化工、電鋁等産業鏈上的諸多不足,如分頭決策、分散投資、實力不足、技術支持不夠、重復建設等問題,從而實現集中決策、集中投入、集中研發、互借優勢、統籌應用,加速實現煤炭産業的結構性優化升級,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近幾年,在中央加快培育煤炭大集團的政策推動下,各主要産煤省市大力實施重組整合。截至目前,全國已有12個主要産煤省完成了煤炭大集團的重組工作。但具有革命性的變革,始於煤炭生産大省山西。
  借助金融危機所帶來的發展機遇,山西省2009年進行了大規模煤炭資源整合,要求主體煤炭企業年産量不得低於300萬噸;註冊資金不得低於2億元;企業主要負責人必須具有8年以上管理大型、中型煤礦經歷;工程師及以上技術職稱人員不得少於90人。
  山西省委書記張寶順在全國“兩會”期間&&,“山西高碳經濟也要低碳發展”,要“好”字為先,“綠”字為要,“民”字為本,建設産業多元、低碳發展、社會和諧、城鄉宜居、山川秀美的新山西。發展改革委官員&&,山西形成了以股份制為主要形式,國有、民營並存的辦礦格局,煤企兼併重組後,這個省辦礦體制明顯優化。從煤炭企業數量上看,國有企業辦礦佔20%,民營企業辦礦佔30%,股份制企業辦礦佔50%。
  據了解,山西煤炭工業的結構調整分為資源整合兼併重組、技術改造和高産高效3個階段。目前,山西煤礦的數量已由2600座已減少到1053座;煤炭企業的個數由2200家減少到了130家;年産生能力在30萬噸以下的煤礦通過整合全部淘汰;90萬噸以上的煤礦已佔到煤礦總數的70%,並要求全部實現機械化開採。
  繼山西煤改之後,今年3月初,河南省政府正式公布本省煤炭企業兼併重組實施意見,兼併重組的重點指向年産規模在15萬噸至30萬噸的煤礦,力爭在今年年底建成3個年産5000萬噸的特大型煤炭企業,煤炭企業數量從近800家減少到50家左右,使河南省骨幹煤炭企業控制的資源量佔全省總量的85%以上,産量佔到75%以上,保證單個礦井生産規模不低於15萬噸/年。
  河南煤炭行業兼併重組的主體是年生産規模在100萬噸以上的21家大型煤炭企業,包括中平能化集團、河南煤化集團、義煤集團、鄭煤集團、神火集團、省煤層氣開發利用有限公司等。通過企業並購、轉讓、聯合重組、控股等兼併重組方式,逐步形成以大型煤炭企業為主的辦礦體制。 
  在山西省的北鄰,內蒙古煤炭儲量已超過山西居全國第一,約佔全國1/4。為在資源上保證重工業化的躍進式發展,去年10月份,內蒙古制定了要求本地私營煤礦企業必須與國有煤炭集團或國有合資煤炭企業整合的方案。作為資源大省的新疆也在加快整合步伐,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主席努爾。白克力介紹,目前新疆煤炭企業的總數量從2002年的1820家降到259家,開採量從不到2000萬噸上升至9000萬噸,回採率提高到65%。
  在東部沿海,煤炭資源大省山東也在醞釀實施省屬煤炭企業的重組整合。山東省國資委主任譚成義&&,山東將打造10戶左右具有較強競爭力和較高知名度的大企業集團,其中包括煤炭企業的戰略性重組。目前,山東省省屬煤炭企業有7家,分別是兗礦集團、棗莊礦業、淄博礦業、新汶礦業、龍口礦業、肥城礦業、臨沂礦業,合計産能超過1億噸。業內透露,山東大煤炭集團組建後,擬通過産權關係的整合,逐步建立統一的銷售、採購及資金運作平台,實現省內煤炭儲備的統一規劃和開採,同時將重點放在省外尤其是國外資源的整合開拓上。此前,兗礦集團已在澳大利亞取得兩個煤礦的開採權,並逐步獲取收益。
  近年來,作為我國東部沿海工業大省,山東每年除自己生産1.4億噸煤炭之外,還要從省外調入1億多噸。為改變省內煤炭資源日趨枯竭的現狀,山東各大煤炭企業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目前,山東企業在省外、海外佔有資源儲量已超過省內本埠資源量,僅7大省屬煤礦就已在省外圈佔煤炭資源500億噸。而今後實施的大集團戰略,將使山東更有效地進行全球性資源整合和有效開發利用。

    組建煤炭大集團需破解六大障礙

    船大抗風。煤炭大集團擁有規模、管理、技術等諸多優勢,可以對資源性産品進行深加工,增加産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而中小企業則往往力不從心。據了解,全國組建後的各煤炭大集團採用資本運作與産業開發相結合的手段,加速兼併擴張發展,在不長時間內形成了雄厚後備資源、巨大産能和經濟規模,擴張發展的實力快速增強。如,神華集團近年來每年的投資都在200億元以上,持續開展兼併、重組,煤炭産銷量連續10年保持千萬噸級以上增長。

     煤炭資源整合以多種模式推進

    當前,我國煤炭行業發展形勢嚴峻,不但受到新能源蓬勃發展的衝擊和挑戰,而且受到自身産能過剩的挑戰。

    整合使小煤礦問題有了求解路徑

    淘汰落後煤炭産能,關停小煤礦,是當前各地煤礦安全生産的重要舉措,也是煤炭資源整合、環境資源保護的大勢所迫。但因為牽扯到各方面的利益,小煤礦問題總是糾纏不清,難以徹底關停,煤炭資源的整合風暴使困擾多年的小煤礦關停問題找到了求解辦法。 

  相關稿件
河北省兩大煤炭企業新開發資源近60億噸 2008-06-10
2010年我國將形成多個億噸級煤炭企業集團 2008-05-26
山東省屬煤炭企業非煤産業比重已上升至53% 2008-02-26
山西煤炭企業紛紛開拓非煤産業 2007-10-16
山西煤炭企業全面“登陸”新疆 2007-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