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鹹平:誰掌控了全球大宗商品的定價權
    2010-02-12    作者:記者 李曉輝/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相關鏈結]利用外資還是被外資利用

  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國家對外資優惠政策的&&,大量外資涌入中國。外資在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活力的同時,也存在嚴重的“負面影響”,如大量外資企業偷逃稅款、GDP的虛大等。特別是,外資企業從當初的合資合作到最後的“吞併”,最近外資並購我國骨幹企業,更是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近年來,跨國公司已開始大舉進軍我國大型製造業,並購重點直奔我國工程機械業、電器業等領域的骨幹企業。如:中國最大的電機企業——大連機電廠,一直是國內中小電機行業技術發展的領航者,與新加坡威斯特公司合資後,連年虧損,僅3年時間就被新方收購。全國惟一能生産大型聯合收割機的企業——佳木斯聯合收割機廠,其産品佔據國內市場的95%,1997年與美國一公司合資,7年後被美國公司全部收購。1999年的南孚電池,其鹼性電池産銷量已經位居世界第五並且擴張速度世界第一。但南孚被控股之後,被迫從增長迅速的海外市場退出,如今一半生産線完全閒置。現在,哈藥、哈啤、青啤、華凌管線、華北制藥、熊貓電子等中國各産業的領導企業,也先後走入“國退洋進”的征程。在地方政府“靚女先嫁”原則的主導下,很多地方國有骨幹企業落入了“合資-虧損-外方獨資(控股)”的“圈套”。我們要“利用外資”,結果反而“被外資利用”,企業品牌和市場一併“拱手相讓”。——或許這就是徐工並購案之所以引人注目的背後原因。
  日本一家刊物稱,中國經濟有可能被外資左右,有可能發生連鎖性破産。我看這不是日本在“嚇唬”我們。一是我國許多骨幹企業被外資吃掉了。二是中國外貿依存度已經達到80%,成為世界上外貿依存度最高的國家。而且,中國在外資經濟中只賺了漂亮的數字,很少得到真正的實惠。如果一個國家的經濟被外資左右,是何等的“危險”,想必沒有人不知道。所以,我們必須在政策上慎重對待外資,謹防外資吃垮我國經濟。(據《中華工商時報》)

  [相關鏈結]中國工業安全觸及警戒線 外資市場控制率近1/3

  北京交通大學産業安全研究中心近日發布的《2009中國産業外資控制報告》稱,近10年來,外資對中國第二産業即工業的市場控製程度穩步上升,平均控制率已接近三分之一,超過一般行業市場控制度的警戒線。
  目前,中國的外資企業已多達60多萬家,世界500強幾乎悉數來華。外資主要通過市場控制、股權控制、品牌控制、技術控制等途徑對東道國的産業安全産生影響。在工業領域,外資對中國採礦業、電力、燃氣、水生産和供應業的市場控制度較低,而控制度最高的是製造業。近10年,外資對製造業市場控制度基本在30%以上,2005年至2007年達到35%以上。儘管2008年這一數字有所下降,但仍高於30%。
  以汽車産業為例,外資企業市場控制率1998年以來穩定在30%左右,股權控制率2006年已升至43.62%。無論是整車還是零配件領域,外資企業股權控制度都在上升,尤其發動機領域,外資股權控制度2006年高達78.26%,將對我國汽車工業安全造成一定危害。
  鋼鐵行業,外資市場控制度2008年為12.9%;石化産業外資市場控制度18.8%;激烈競爭的紡織産業領域,外資市場控制率超過28%,其中服裝、鞋帽製造領域,外資市場控制度在45%至50%之間;輕工業産業外資控制率近10年也超過了37%。
  特別值得警惕的是,電子信息産業外資企業對中國市場的控制度2004年以後均在80%以上,外資在該領域發明專利控制度平均達到36%。另外,作為經濟發展新的決定性因素,高技術産業總體外資控制度近幾年已經達到近70%的水平。
  報告提出,中國必須建立引進外資的國家産業安全管理與預警機制,在保持吸引外資合理增長的同時,着力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並加大鼓勵外資實質性轉讓技術的政策支持力度。
  國務院國資委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季曉南接受記者採訪時提出,當前産業安全面臨的最大危險是産品缺乏競爭力。中國出口依賴於簡單加工、低端産品賺取微薄利潤的模式不可持續,必須加強技術與管理的創新能力。(據《北京日報》)


12345
  相關稿件
郎鹹平:新帝國主義要借屍還魂 2010-02-08
郎鹹平:四大泡沫衝擊2009中國經濟 2009-06-24
郎鹹平:政府建公屋要本着賠本思路 2008-09-19
郎鹹平:中國製造要整合國際産業鏈 2008-06-27
郎鹹平:求解房價居高不下工夫在"市"外 2008-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