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饒的貧窮:徘徊在開發與保護兩難中的怒江
    2010-02-05    作者:記者 趙大春 葉建平/昆明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下篇 專家建議:建立西部大開發的“特區”

  專家認為,改革開放之初,深圳經濟特區的試點拉開了東部乃至全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序幕。如今,在扶貧攻堅的關鍵時期,也需要對西部的特殊地區採取特殊的扶持政策,最好在西部也建設扶貧開發的“特區”,在稅收、資金、土地、人才等多方面給予大力支持。

  “硬骨頭”需要特殊扶持政策

  “縱向比,西部大開發十年來,怒江經濟社會發展的變化是顯著的,但是,怒江與全國和全省的發展差距不是在縮小,而是進一步拉大了。” 怒江州委書記段躍慶説。
  段躍慶認為,造成怒江與全國差距不斷拉大的主要原因是政策的普遍性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特殊性之間的矛盾。
  西部大開發是針對西部地區的整體扶持政策,但西部地區地域廣闊,發展階段各不相同,發展層次也不一樣,在西部大開發優惠政策中受益的程度也不一樣,經濟較好的地區受益較大,落後地區由於沒有配套等原因,能爭取的重要項目很少,得到國家扶持的機會也相對較少。
  因此,十年來,成都、重慶等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而以怒江為代表的落後地區則在西部大開發中受益較小。
  雲南省西部開發辦公室副主任劉紹鴻認為,十年來一些基礎條件較好的地區已得到較快發展,剩下的都是一些基礎條件差的“硬骨頭”了,這些地方需要特殊的扶持政策才能擺脫貧困,才能發展。
  比如在土地政策方面,中央從全國情況出發,近年來加強對土地資源的宏觀調控和管理,但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深入實施,西部落後地區經濟社會逐漸發展,對建設用地的需求不斷增加,建議國家適度放寬西部地區的土地利用政策。

  打破以交通為代表的基礎設施建設瓶頸

  “要致富,先修路,西部極度貧窮落後地區要發展,首先要打破以交通為代表的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的瓶頸。”怒江州州長侯新華説。
  目前西部的貧窮落後地區大多處於邊遠山區,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十分落後,嚴重制約了當地的發展。侯新華説:“只有交通解決了,才能帶來人流,有了人流才有資金流,有了資金才能發展。”
  怒江州內地形複雜,地處三山兩谷之間,沒有水路運輸和鐵路運輸的條件,因此發展航空和公路成為怒江改善交通運輸條件的必然選擇。
  侯新華希望民航總局和國家相關部門對怒江民用機場建設給予支持,爭取早日立項,早日上馬,早日建成通航。
  對於公路交通,怒江確定了“對外通道等級化,鄉村公路暢通化,三江橋梁便民化”的發展目標,大概需要資金150億元,如果沒有國家的支持,這也只能是“紙上談兵”了。

  開發保護急需實現良性互動

  怒江擁有水能、礦産和旅遊三大優勢資源,但迫於環保等輿論壓力,怒江幹流的水電開發一直未獲核準,礦産資源開發也舉步維艱,旅遊難以産業化,導致資源優勢難以轉化為經濟優勢。
  段躍慶認為,要改變怒江“水富、礦強、景色美”的資源優勢與“民窮、州弱、底子薄”之間極大的反差,就必須加大以水電為主的優勢資源開發力度,同時做好環境保護工作。
  怒江州環保局局長侯新文介紹,怒江正在開展水電産業循環經濟的研究工作,力爭形成“以林保水、以水發電、以電護林”的循環經濟模式,走出一條符合怒江實際的開發與保護路子。
  劉紹鴻説,目前西部欠發達地區大多是資源富集和環境保護的重點區域,這些地區應樹立起科學的發展觀,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


123
  相關稿件
國開行鼎力支持西部大開發 2009-12-08
金融積極“輸血”西部大開發 2009-11-27
重大工程服務西部大開發 2009-11-23
國家正在研究制定新的西部大開發政策 2009-06-26
曹玉書:中國西部大開發戰略已進入新階段 2007-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