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就是命根子 四大難題制約土地流轉進程
    2009-02-17    本報記者:董學清    來源:經濟參考報

農田一直是農民的命根子。資料照片

  目前,全國很多地方對農村土地流轉進行了探索,這些探索在不同程度上使土地實現了資本化,但是有的地方出現農村土地所有權、農民承包權和農地性質改變的情況,帶來了農民失地、農村穩定、糧食安全等方面的問題。
  記者在山東農村了解到,一些農民及相關企業對流轉土地的需求很大,但土地流轉的成交量依然偏少。一些農村基層幹部和農民反映,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還存在四大突出問題。他們建議,應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制訂鼓勵土地流轉的政策措施,健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機制,推動土地流轉健康、有序發展。

  一是農民對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認識模糊,積極性不夠高,流轉規模小、范圍窄。

  萊州市市長李明説,土地是農民最基本的生産資料,也是農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農民工在城裏既買不起商品房,也享受不到城裏人的衛生、教育、養老保險、最低生活保障等權利。一些農民弄不清土地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之間的關係,害怕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後會失去了自己的承包地,因而不敢大膽參與流轉。
  棗莊市山亭區區長助理張秀啟説,影響土地流轉的障礙,主要是農民對土地根深蒂固的依賴情結。土地作為農民的最後保障,一些農民在外打工怕萬一有一天外邊不行了,就沒有了保障。前幾年,農業稅還沒有取消時,農民種地不掙錢,一些農民寧肯免費將土地轉給別人種,甚至補貼部分錢讓別人種,也不願放棄土地,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

  二是大部分地區尚未形成統一規范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流轉中介組織較少,缺乏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價格評估機構。

  一些地方盡管建立了流轉中介組織,但流轉資訊渠道不暢,真正按市場規則對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不多。
  滕州市西崗鎮土地流轉交易中心主任袁秀峰説,影響土地流轉的問題主要在于需求的規模化與交易的零散性之間的矛盾。一些農業龍頭加工企業和種植大戶需要大塊土地搞規模經營,而挂牌交易的基本上是零散土地,大塊土地少之又少。

  三是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研究指導不夠,缺乏配套扶持政策。

  目前,山東仍有少數地方還沒有全面落實土地延包30年的規定,個別地方承包合同簽訂不規范,經營權證發放不到戶,農民缺乏對承包土地的安全感。流轉合同沒有考慮土地升值和物價上漲因素,容易産生糾紛。同時,缺乏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扶持政策,種養殖大戶貸款困難,也制約著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和規模經營。
  四是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缺乏具體實施細則,在流轉程式、流轉手段、流轉檔案管理等方面缺乏統一規定。
  從山東看,基層政府和村級組織能夠有效提供流轉服務的還不夠多,土地承包管理部門對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管理和監督職能也沒有完全發揮出來。個別受讓方往往進行土地掠奪式經營,有的甚至取土挖沙、建磚廠、修建永久性固定設施,違背國家關于土地流轉的相關政策。棗莊市嶧城區坊上農場場長丁壘説,“老百姓把土地拿出來進行流轉是有年限的,但現在市場競爭很激烈,有些農民擔心承包人進行掠奪性種植,破壞土地肥力,不願租給我。還有農田水利建設等基礎設施問題,我們這些大戶也無法獨自解決。最大的擔心還是自然災害,萬一歉收,會給自己造成滅頂之災,到時候會欲哭無淚。”

    [政策建議] 完善政策,降低農民對土地的生存依賴性

    山東農村一些基層幹部群眾認為,規范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是新形勢下促進規模經營、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的客觀要求。為此,他們提出如下政策建議。

    [相關報道] 一位市長對土地流轉的思考:制度設計應避免農民失地

    山東省棗莊市市長陳偉最近用三個月的時間跑農村基層,對土地流轉問題進行了集中調研。他先後走訪了12個鄉鎮,21個行政村,訪談了400多位農民,對農村土地流轉有著深入的思考。以下是他結合棗莊進行的通過推行土地使用産權制度改革促進土地流轉的探索實踐,對當前農村土地産權制度改革要注重把握的三個問題的思考。

    [相關報道] 江蘇洪澤:晚流轉不如早流轉

    記者日前在江蘇省洪澤縣採訪土地流轉工作時,三河鎮黨委書記謝建東見到記者就説:“農民對土地流轉的熱情超出了我們的想像!”

  相關稿件
完善政策措施 降低農民對土地的生存依賴性 2009-02-17
棗莊市市長:土地流轉制度設計應避免農民失地 2009-02-17
江蘇洪澤縣:土地流轉,晚流轉不如早流轉 2009-02-17
“限外”松綁 天津首次明確引入外資參與土地交易 2009-01-20
重慶:到2012年將投入30億元開發整理土地 20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