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經參 財智
|
經參 思想
|
經參 讀書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經濟參考網讀書頻道
真正的國家要製造産品
任何一個國家想要真正強大,就必須有堅實的製造業基礎。即便發展至今,美國經濟的1/4仍然是製造實體産品的製造業。如果將産品分銷和零售都計算在內,則製造業佔經濟的比例將近3/4。服務型經濟當然也具有優勢,但如果經濟中沒有製造業的存在,一個國家就只剩下了銀行業人員、服務員和導游。雖然軟體和信息行業備受矚目,畢竟只能雇用少量人員。 一些人會説我們“生活在網絡中”,可只要涉及日常生活,就根本不是那個情況了。我們的商業生活主要還是存在於由磚石瓦塊、食品衣物、汽車住房構成的現實世界裏,而且直到我們真能夠像科幻小説中描寫的那樣把大腦分解之後裝在桶裏,我們還是要生活在現實世界中。比特令人激動,可談論到總體經濟時,還是要回到原子世界裏來。 然而,較高的勞動力成本使西方富裕國家的製造業生存日漸艱難。鋻於亞洲國家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大量工廠外遷至此,導致美國製造業僱員的絕對數量和佔總勞動人口的比例都處於世紀最低水平。更糟糕的是,整整一代美國人已經把進工廠當工人從職業選擇中徹底剔除,於是那些有意雇用工人的工廠發現很難找到合格的工人。曾經塑造了美國中産階級的行業目前已被視為處於彌留時期(稍後我們會看到情況並非如此。但因為沒有重新安排,表象風險成為現實)。在工廠中工作聽上去乏味、危險、毫無前途。 但我們今天可以逆向而行。當然不是要重走大型工廠的老路,把人們拖回工人密集的舊工廠裏去。我們要建立一種類似於互聯網的新興製造業經濟:自下而上、廣泛分佈、富有進取精神。 只要創意足夠好,就能在互聯網上成功開辦一家公司—這似乎已經是老生常談。那是因為在網上幾乎沒有能夠阻擋創業的障礙:只要有一台筆記本電腦和一張信用卡,就能開始創業。 但製造業一直都是另一種面貌。製造産品成本高昂:從機械加工到供應鏈管理,每一個步驟都需要相應的設備與技能。通常需要鉅額的先期投資,而稍有不慎就會導致庫存積壓。網絡創業中的失敗可能還是成功的基石,畢竟創業成本相對低廉,但産品製造中的失敗意味着徹底的破産。既然原子有質量,那麼原子世界內的失敗就會後果嚴重。關閉一家網站,不會有人在意;關閉一家工廠,就會有很多人失業,背負債務的人會長久不得解脫。 也許,這些都只是曾經的情況。過去幾年間,發生了一些奇妙的事情。製造實體産品的過程越來越像製造數字産品。智慧超群的人憑藉着小小的互聯網接口和創意改變了世界,也正在影響着實體製造業。
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頁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