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經參 財智
|
經參 思想
|
經參 讀書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經濟參考網讀書頻道
第三章 從歷史到未來
正如威廉 羅森(William Rosen)在其2010年的著作《世界上最有力的創意》(The Most Powerful Idea in the World)中所説: 英國堅信創意也是一種資産,史上所有創意都具有重大意義。雖然自然法則嚴格限制了黃金和土地等傳統形式資産的數量,但(似乎)還沒有對具有潛在價值的創意數量有任何限制……工業革命首先是一場發明革命,不僅新發明數量激增,而且發明過程本身也發生了根本性轉變。 哈格裏夫斯在1770年6月提交了編號為962的專利申請,專利內容為可以同時紡、抽、捻16股紗線的珍妮紡紗機。哈格裏夫斯在申請專利前就已經製成了第一台原始模型,也就意味着在專利正式授予之前,其他人已經開始使用珍妮紡紗機了,這讓哈格裏夫斯很難行使他的專利權。更糟的是,哈格裏夫斯還因這台機器樹敵。 珍妮紡紗機誕生在哈格裏夫斯的故鄉蘭開夏郡,它對生産效率提高做出的貢獻最初在當地的手工匠人中並不討好。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幾個世紀以來,紡紗生産一直受控於當地的匠人行會,他們當然憎恨珍妮紡紗機這樣的發明。隨着紗線價格不斷下跌,當地紡紗工人的抵觸情緒日益高漲,一夥人甚至衝進了哈格裏夫斯的家,燒燬了20&新機器。於是,哈格裏夫斯動身前往諾丁漢,那裏蓬勃發展的棉襪業對棉線的需求大增。哈格裏夫斯於1778年去世,他雖然從這項發明中賺了一些錢,但遠遠稱不上富有。 與此同時,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打響了獨立戰爭。瓦特在1776年製造出第一台有實用價值的蒸汽機。雖然在時間上與《獨立宣言》不謀而合,兩者間的&&卻並非純屬偶然。大英帝國發現從殖民地攫取的資源越來越難滿足自己的需要,而且殖民地也逐漸難以控制。大英帝國需要提高國內的生産力水平,無論是政治還是軍事成本都要低得多。機械化種植與收割工具已經大大增加了英國農場的産出,農産品加工機械使英國可以向全球銷售農業加工産品,英國也由此從憑藉武力控制全球轉向了憑藉貿易手段稱霸世界。但最大的影響還是首先在英國國內顯現,最直接的效果就是重塑了英國的景觀面貌,大大提高了數百萬英國人的生活水平。
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頁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