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經參 財智
|
經參 思想
|
經參 讀書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經濟參考網讀書頻道
小結
區域性污染物之所以有別於地方性污染物,主要是因為他們傳播的距離不同。地方性污染物影響與排放源較近的環境,而區域性污染物可影響到的環境距離排放源較遠。有些物質,如氧化硫、氧化氮與臭氧,既是地方性污染物,也是區域性污染物。 隨着污染物的影響超越地方邊界,實施共同的、成本效益控制措施的政治難度加大了。無論是排放者還是那些排放地所在國都沒有恰當的激勵來建立有效的控制措施,所以跨越政治邊界的污染物會産生額外成本。 酸雨就是一個較好的例證。硫與氮的沉降都可給所在國或鄰國帶來污染問題。美國的《清潔空氣法》在1990年前主要關注本地區的污染問題。為控制地方污染問題,州政府鼓勵所有的排放企業安裝高煙囪,以保證污染物在落地前被稀釋。在此過程中,很大一部分的排放物會轉移到其他區域,甚至到達距排放地幾百英里遠的地面。這樣,地方污染控制措施引發了更加嚴重的區域污染問題。 尋求解決酸雨問題的措施很難,這是因為控製成本的承擔者與利益分享者不是同一人。比如,在美國,中西部與阿巴拉契亞山脈地區各州的反對意見推遲了酸雨控制立法的進程。阻礙包括採取控制措施會造成的電價上升,以及面臨在高硫煤燃燒工業領域會引起更多失業的州所承受的就業影響。 這些問題都被《清潔法案1990年修正案》克服了,該法案實施了排放硫允許額計劃。這個計劃首先對每個排放企業設定排放量限額,接着會採取減排的成本效益方式以達到限排的具體目標。 引致臭氧洞的氣體,是全球污染物討論中的首要問題,之所以會成為問題,是因為這些氣體會影響保護人類免受有害紫外線輻射的平流層臭氧結構。由於這些氣體屬於積累性污染物,因此有效的應對措施就是要求長期減排。原則上説,排放收費或規定總排放量配額系統都能解決該問題。 有關CFCs的非噴霧劑使用、引致臭氧洞主要氣體的前期研究發現,經濟激勵方式能以強制措施一半的成本來實現排放目標。然而,這些研究也顯示,排放收費對排放者有額外的經濟負擔(支付未控制排放氣體排污費約等於支付控制費用的15倍)。 為限制大氣中的累積量,關於引致臭氧洞化學物的國際協議建立了限制生産與消費的系統。作為履行協議的義務國之一,美國採取了配額轉讓系統,對限制供給而獲得的收益雙倍徵稅。在國際上,此協議取得的成功主要是因為多邊基金與其他激勵措施(如延期履約期限),為發展中國家參與其中提供了便利。
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頁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