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則 複雜産品靠邊站 向過度證券化説“不”
雖然市場傳言全面放行信貸資産證券化將成為《信貸資産證券化試點管理辦法》修改的主要內容,但信貸資産證券化在我國擴大時所面臨的風險仍然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中國銀監會紀委書記王華慶日前在公開場合&&,我國應堅持審慎推進資産證券化,明確禁止過度複雜的證券化和再證券化。他解釋説,此次全球金融危機表明,保持信貸市場和資本市場的適度隔離有利於防範危機的發生,尤其當金融市場還處於發展初期的時候。他認為,過度的資産證券化打通了信貸市場和資本市場,降低了銀行貸款審查的激勵,模糊了自營和代客業務之間的界限,使得銀行不再堅持“客戶為本”的理念,這些問題在此次危機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因此,銀監會堅持審慎推進資産證券化,明確禁止過度複雜的證券化和再證券化,嚴格控制不良資産和沒有穩定現金流資産的證券化。 中國銀行間交易商協會執行副會長、秘書長時文朝日前在“中國場外金融衍生産品發展第二屆高峰論壇”上&&,我國進行信用衍生産品創新時,必須把握實需原則,開發簡單的、基礎性信用衍生産品。首先,産品結構要簡單、透明。結構簡單的産品容易被投資者理解,風險也更加容易計量和控制,從而有利於市場保持較高的透明度。簡單産品還有利於監管當局把握關鍵風險點,並能通過有效的風險管理措施和風險控制指標體系防範風險,確保市場的平穩有序發展;其次,要嚴格控制産品杠桿率。我們應嚴格控制衍生産品創設規模,通過設置杠桿比例上限和嚴格的資本充足率要求,防止杠桿無限放大。此外,産品要服務於實體經濟需求。我們在推動信用衍生産品創新時必須基於實體經濟需求,不能讓信用衍生産品市場發展脫離實體經濟基礎。 對於不良資産證券化,魯政委認為可以,但是要將信息披露清楚,給予高收益率,讓風險偏好、追求高回報率的投資者來購買。也就是説,要賣給合適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