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首頁 >> 國內
銀行流動性吃緊 欲求助資産證券化
分析人士認為,大力發展信貸資産證券化時機似已成熟
2010-07-01   作者:記者 文婧 孫韶華/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隨着前期監管政策和貨幣政策疊加效應的顯現,貨幣市場流動性自5月中旬以來持續吃緊,長期作為資金拆出方的國有商業銀行飽嘗了“錢緊”的痛苦,截至6月底這一現象已暴露無遺——據WIND統計顯示,6月1日至29日,國有商業銀行累計在銀行間市場拆入資金10658.9454億元;而在此前5個月中,國有商業銀行在銀行間市場全部是資金凈拆出。在銀行“攬儲大戰”再度重現的同時,市場相傳將全面放行的信貸資産證券化也成了銀行系統資金面抒困的一個重要渠道。

  需求 資産證券化推行時機已成熟

  記者了解到,我國在信貸資産證券化方面已經進行了一些試點:2005年人民銀行和銀監會發布《信貸資産證券化試點管理辦法》,建行和國開行據此分別發行了MBS和ABS,2007年浦發、工行、上汽通用汽車金融公司等機構也發行了部分證券化産品。“但次貸危機的出現顯然阻斷了我國資産證券化發展的步伐,直到2009年,我國銀行資本充足率問題逐漸凸顯,銀行普遍要求放開信貸資産證券化以增加資本充足率,緩解資産期限錯配問題,提高資本效率,同時社會各界對進一步發展信貸資産證券化也&&出了很高熱情——從當前的形勢看,大力發展信貸資産證券化的時機已經成熟。”一位接近央行的市場觀察人士對記者説。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在接受《經濟參考報》採訪時&&,在這個時候若全面放行信貸資産證券化,最可能的原因還是新巴塞爾協議的實施對中國銀行業的壓力。據悉,全國性商業銀行在資金市場上的角色從凈拆出方到凈拆入方的轉變,顯示出5月中下旬以來銀行系統資金面整體旱情之嚴重。“我們既需要風險資産的剛性增加以匹配8%的經濟增長目標,又要維持資本充足率不變,現在我們的銀行採取的辦法就是充實自己的資本,從市場上籌資或者自己內部積累。”他認為,如果假定沒有針對分母的辦法,在未來幾年內單獨依靠分子(資本金)是不夠的,然而,繼續擴大籌資又會擠佔其他企業的融資渠道,在此背景下,能夠相對緩解風險資本快速剛性擴張的信貸資産證券化應聲而出。
  “除此以外,此前我國商業銀行的天量放貸也是信貸資産證券化推出的一個重要原因。”魯政委&&,在此輪危機中,我國信貸快速膨脹,不僅總量擴大,期限結構的不匹配也進一步加劇——即貸款期限都過長。為了緩解上述矛盾,提高銀行資産的流動性,信貸資産證券化顯然是一個較好選擇。
  “外匯佔款比重的下滑、資本充足率達標要求是信貸資産證券化放行的短期因素,長期因素是市場對直接融資渠道和投資品增加的必然要求。”建設銀行高級研究員趙慶明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説,作為一種風險相對較小的良好投資品,信貸資産證券化的擴大更多的是一種“水到渠成”。接近央行的觀察人士指出,信貸資産證券化是近代金融創新的重要代表,曾一度被視為各國金融行業實現快速發展的不二法門,但隨着全球金融海嘯的出現,包括信貸資産證券化在內的全部信用衍生産品的發展前景都蒙上了一層陰影。而事實上,信貸資産證券化本身只是一種金融手段,背後附着了收益與風險的轉移,無所謂好壞,它對金融市場和宏觀經濟的作用主要取決於如何設計和使用。美國信貸資産證券化發展過快,使用過於氾濫,而監管又嚴重缺位,成為了助推次貸危機的幫兇,但這並不能抹殺信貸資産證券化之於金融體系創新的重要作用。


123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貸存比吃緊銀行攬存花樣推陳出新 2009-11-10
地方財政吃緊各地加速推地 2009-11-05
個人房貸額度吃緊 銀行否認二套房優惠政策有變 2009-11-04
上海財政吃緊敲響警鐘 2009-02-24
預期有變資金吃緊 外資風電巨頭不斷撤離 2009-02-05
 
頻道精選:
[財智頻道]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頻道]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頻道]全球若觸發第三次大蕭條,誰之過?[思想頻道]用正確福利制度改變收入分佈失衡局面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