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專家為育齡羅非魚再造新家-新華網


挪威專家為育齡羅非魚再造新家

2025-03-17   08:09:49
來源:海南日報
字體:

理查德·羅根斯伊(左一)在為羅非魚作標記分組。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彬 攝

  原題:海南水産企業積極引進外國人才攻關生産難題,不斷提升科技競爭力

  挪威專家為育齡羅非魚再造新家

  近日,海南寶路水産科技有限公司臨高馬裊苗種基地裏,挪威籍專家理查德·羅根斯伊早早來到羅非魚循環水育苗車間,和同事們開始忙碌,他們將迎來一項重要的工作任務。

  很快,一輛載着羅非魚的車輛停在車間門口,工作人員將一筐筐魚卸下,放進3個白色的大桶裏。準備工作完成後,一名同事負責用網撈起魚,理查德·羅根斯伊則雙手握住,轉身放到一旁的桌上,為每一條魚進行稱重、測量和標記。

  當天,這些做好雌雄分組標記的羅非魚第一次搬進了“新家”——一個圓形養殖池裏,這是一套由理查德·羅根斯伊設計打造的陸基循環水生産系統。搬進“新家”後,羅非魚會有怎樣的繁育表現?這讓他十分期待。

  “這套系統模擬了羅非魚的繁殖環境,便於長期觀察它們的繁殖情況。”理查德·羅根斯伊説,在獲得大量觀察數據後,可以不斷研究改進繁殖系統,提高羅非魚的産卵率和孵化率,最大程度地節省養殖成本。

  為羅非魚打造更好的繁育環境,幫助企業降本增效、提升科技競爭力,正是理查德·羅根斯伊來這裡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作為循環水養殖方面的專家,2022年他收到了寶路水産公司拋出的“橄欖枝”,經過一番考慮後,當年9月他從挪威來到海南工作,一幹就是兩年半。

  為什麼會看中理查德·羅根斯伊?海南寶路水産科技有限公司總裁趙章定&&,挪威的水産漁業科技在全球處於領先水平,理查德·羅根斯伊在循環水養殖領域具有很強的專業能力和豐富的實踐案例,通過他能把一些最新的先進技術應用到羅非魚生産領域,幫助公司破解生産技術瓶頸。

  羅非魚對生長環境要求較高,溫度、濕度、光照、噪音等因素都會影響魚苗孵化率。理查德·羅根斯伊幫助公司改造孵化、育苗車間,完善循環水養殖系統,給魚苗創造更舒適的孵化環境,使得産卵率和孵化率更高,品質也更好更穩定。

  “室內生産模式具有環境可控的優勢,有利於環保和土地集約化利用,是未來漁業生産的發展趨勢。”趙章定介紹,經過測算比較,室內生産模式下羅非魚的成活率能高達95%,比室外生産模式高10%左右;同時,室內車間一個直徑3米、容量20多立方米的養殖池,可以養殖羅非魚30萬尾,相當於3-5畝露天塘的養殖量,“技術成熟後,循環水工廠的繁育模式至少還能夠提高10倍的産能。”

  對於理查德·羅根斯伊來説,在這裡的工作內容雖然很單調,但是讓他有滿滿的成就感,“之前我在挪威更多是關注三文魚,但在海南有機會研究很多熱帶水産品種,打造出更高效的循環水養殖模式。”

  近年來,寶路水産公司充分利用海南自貿港人才政策優勢,通過産學研用深度融合,吸引了來自挪威的水産專家及高層次海歸人才加入研發團隊。在海南工作生活兩年半,理查德·羅根斯伊早已把自己當成“新海南人”,“海南的氣候溫暖濕潤,不像挪威那麼乾燥,在這裡生活感到很舒適!”

  除了理查德·羅根斯伊,寶路水産公司裏還有另外兩名挪威籍員工,分別是研究育種和生物餌料方面的專家,他們與本土科研人員一起開展攻關,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提升生産效益。近年來,該公司的羅非魚家係從100個提升到了150個,室內工廠養殖模式更加成熟,繁殖效率大幅提升。如今,寶路水産公司年産羅非魚魚苗10億尾,在中國的羅非魚種苗市場佔有率約15%到20%。

  海南自貿港日益開放的政策和環境,也為企業拓寬更多國際合作交流的渠道。寶路水産公司除了引進國外專家,還與挪威生命科學大學開展科研合作,該校將陸續安排學生駐紮馬裊苗種基地開展科研任務與教學實訓。今年2月,挪威生命科學大學3名水産專業的學生已來到馬裊基地,他們將在這裡學習3個月,實地開展水産課題項目研究。

  “我們放眼全球去尋找人才、引進人才、用好人才,不僅為了解決公司生産中遇到的難題,也希望能為海南水産行業集聚更多國內外優秀人才。”海南寶路水産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袁文兒&&。(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彬)

【糾錯】 【責任編輯:張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