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筋壯骨練內核——三亞籌備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側記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 趙穎全、嚴鈺景
碧海連天遠,琼崖儘是春。深秋時節的三亞,日暖風輕,晴空湛藍,舒爽宜人。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以下簡稱“運動會”)將於11月22日至30日在這裡舉辦,三亞信心滿滿、開懷迎賓。
為辦成一屆“平等、團結、拼搏、奮進”的運動會,三亞聚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全城動員、全民參與、全力以赴,全面提升城市軟硬體。瞄準打造“國際旅游消費中心核心功能區”和“世界級旅游度假目的地”目標,三亞完善體育場館設施設備,促進城市風貌迭代升級,推動城市能級跨越提升,多舉措促進旅游業、文化産業、體育産業融合發展,扎紮實實把“運動會”辦成“全民惠”,讓城市發展躍上新&階。
體育設施不斷完善 增添健康城市品質
“精心籌辦本屆運動會,讓沒來過三亞的人大吃一驚,來過三亞的人耳目一新”。三亞市副市長張長豐&&,全市踐行“簡約、安全、精彩、綠色、科技、人文”的辦賽理念,全面提升城市品質,緊緊依靠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和全體市民的熱情參與,當好東道主,用一流服務,辦一流盛會。
本屆運動會一共有18個競賽項目和競技類、技巧類、綜合類3類表演項目。其中,珍珠球、木球、龍舟、獨竹漂、鞦韆、射弩、陀螺、板鞋競速、攀椰競速等17個競賽項目將在三亞舉辦。目前,運動會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全面就緒,場館場地設施建設全面完工,大型活動籌備不斷推進,後勤保障工作全面啟動,辦賽條件已經具備。
“一流的體育場館是辦好運動會的基礎,也為三亞發展體育産業創造更多空間。”運動會競賽指揮中心相關負責人黃垂覃介紹,市裏對三亞國際體育産業園、海南熱帶海洋學院、海南省三亞技師學院等19個體育場館進行了改造升級。這些場館在運動會結束後也將成為三亞乃至全省群眾性體育活動的主要承接地。
運動會最大的場館群——三亞國際體育産業園體育中心已經全部竣工,通體潔白、狀如“飛鳥展翅”的白鷺體育場建築面積達8.6萬平方米,能夠容納4.5萬名觀眾。本屆運動會開閉幕式以及部分比賽項目將在這裡舉辦。一側的體育館和游泳館與白鷺體育場交相呼應,形成了具有熱帶濱海風韻的運動會場館核心區基本面貌。
三亞技師學院體育中心主任黃澤平説,學院的體育場、體育館、籃球場都進行了設施設備升級改造,改造面積達到12.8萬平方米,可以很好服務將在這裡進行的四個比賽項目。
在全力為參會代表隊提供高質量比賽環境的同時,三亞積極創新全民健身活動場景,持續優化城市公共文體設施供給,推動體育賽事進景區、進街區、進商圈,廣泛開展群眾性賽事活動,大大提升群眾的運動健身熱情,為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積蓄動能,讓更多市民和游客就近可享高質量的體育、文娛設施配套,共享運動會籌辦成果。
一場全國大型體育賽事的籌備,一系列“體育+文化+旅游”活動的有益探索,一個個體育場館的有序建設,三亞不斷擦亮城市名片,賦予城市更多生機活力與時代風采。讓三亞成為運動愛好者的勝地。
城市風貌迭代更新 提升熱帶城市品位
借助賽事扮靚城市,三亞努力實現“辦好一次會,提升一座城”。三亞市重點區域廣植富含熱帶風情的大腹木棉、紫花風鈴木、火焰木等特色花木,以“綠”為底,以“花”扮靚,通過常綠樹種與開花喬灌木的多樣化搭配,形成獨具三亞特色的熱帶植物景觀。
今年7月,三亞國際體育産業園周邊環境整治提升工程竣工,主要體育場館周邊,目之所及儘是一派色彩繽紛、熱烈活力的景象。同時,三亞以健康步道串聯景觀節點,增加游園休憩空間,設置三亞特色景觀小品,以提供遮陰休憩場所,豐富場地觀賞性,實現賽事與日常休閒使用為一體的功能。
“三亞通過建設生態共生融合的鹿城特色綠化景觀,為滿足市民休閒、游憩、健身、綠色出行創造了綠色開敞空間,提升城市品質的同時,推動全民健身發展。”三亞城投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項目事業部負責人孫鴻能説。
張長豐&&,通過大力挖掘三亞悠久的歷史文化、民族文化,此次結合運動會推出盲盒等15大類160餘款文創産品,讓三亞文創煥發新的風彩,衍生新的城市禮物。
為緩解城市擁堵,提供更為便利的交通環境,今年5月,三亞啟動大茅隧道改造工程,新建雙洞四車道連拱隧道,擴建採用雙向八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城西G98環島高速三亞崖州灣科技城段互通立交主體近日也全部完工。
三亞市有關負責人認為,運動會的籌辦,強化了三亞經濟圈協同發展之勢。目前區域“一小時交通圈”正加快構建,日漸完善的區域交通基礎設施,為區域長期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産業培育創新多元 打造新質産業品牌
作為國內唯一一個可同時領略熱帶雨林和海洋風光的城市,三亞和體育賽事的緣分由來已久,早在1987年,中國首屆鐵人三項比賽就在三亞舉辦。近年來,三亞堅持以熱帶濱海休閒度假體育旅游為核心,積極舉辦體育賽事、精心打造運動路線。海南環島自行車賽、環島大帆船賽、海南高爾夫公開賽、世界拳擊聯賽、中國網球巡迴賽等多項國內或國際知名賽事相繼落地,為三亞旅游市場拓展出新的增量空間,培育出獨特的熱帶休閒文化。
目前,三亞體育旅游收入已佔到旅游總收入的三分之一,體育旅游已經成為旅游業新的經濟增長點。三亞統籌各涉旅資源、渠道等要素保障,創新打造具有三亞特色的旅游産品,策劃推出各類文體活動,打造一個“月月有活動”的“運動型”城市。據三亞市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局局長黃興介紹,2024年度三亞舉辦群眾體育賽事活動56場;舉辦中國國際職工沙灘運動會、全國青少年4人制水球錦標賽等全國體育賽事10場;舉行2024年亞洲水下攝影錦標賽、潛水美人魚亞洲盃賽等國際體育賽事7場。
“體育+旅游”是近年來三亞積極探索的創新發展模式,通過引入國際級別的潮流體育賽事,吸引更多運動愛好者到三亞,享受運動與旅游相結合的全新體驗。三亞市籃球協會秘書長王景彬&&,正積極推進三亞首屆全球華人籃球賽,吸引全球華人組隊參賽,踐行“體育+旅游”發展模式。
三亞鹿回頭風景區從今年5月開始,每月1日會舉辦熒光夜跑活動,讓大家在欣賞城市夜景的同時,感受到運動的快樂。風景區副總經理徐世理介紹,景區持續緊扣新“夜”態和新消費需求,打造新的消費場景,努力讓廣大游客乘興而來、滿意而歸。截至今年9月底,鹿回頭景區今年已累計接待游客166.29萬人次,同比2023年增長11.20%,不斷刷新景區游客接待量紀錄。
三亞逐年升級美人魚潛水賽事的規模和水平,從2021年的首屆表演賽,到2022年的專業公開賽,再到2023年的國際表演賽,2024年首屆美人魚亞洲盃賽將在三亞·亞特蘭蒂斯舉行,中國美人魚潛水運動國際化的步伐越來越快。
黃興認為,舉辦大型賽事,既是城市綜合實力的證明,也是提升城市能級、促進經濟發展的契機。未來,三亞將繼續加強與世界各類體育組織的合作,致力於將更多潮流運動項目引入三亞,打造集運動、休閒、度假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目的地。
日前,三亞市委關於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決定明確發展目標,到2035年,未來産業和優勢産業、新興産業、傳統産業協同聯動的發展格局基本形成,成為世界著名的旅游目的地,種業、深海科技創新策源地和世界級濱海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