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水央村:“外行”村幹部管起企業內行事

2023-05-09 08:32   來源: 海南日報

  原題:琼中水央村探索“平台公司+村級公司+外來公司”模式推進鄉村振興——

  “外行”村幹部管起企業內行事

  5月7日上午,琼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灣嶺鎮水央村村委會一間10平方米的辦公室裏,3名村幹部正“擠”在一起忙着手頭的工作。

  外人不知道,3名村幹部裏,有兩位擔任着企業董事。

  其中之一便是水央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許炳酌。去年3月,水央村聯合琼中縣鄉村振興控股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各出資50%組建水央農業科技公司,許炳酌由此有了新身份——公司執行董事。

  問起董事要做哪些工作,許炳酌很坦誠:“村企成立一年多,我的工作沒什麼變化,還是負責村裏事。”

  出人意料的答案背後,是公司成立一年多來,鋪展開了水央村的發展畫卷——

  建成四季果蔬智慧農業種植基地,使用自動化流水線種植和采收蔬菜等高科技農業技術,生産的優質蔬菜銷往北京、廣東等地的大型連鎖超市,如今又開始大刀闊斧升級數字化生産線;

  東方村·森野度假村項目工地裏,23棟民族風情濃郁的別墅分佈在大大小小的院落中,十幾名工人正在焊接會客大廳主體框架,力爭早日建成投用;

  投資承包的900畝斑蘭産業基地分佈在琼中中平鎮、黎母山鎮,由村企對接採購商採取的“訂單式”種植,計劃本月下旬啟動收割,7月達到豐産,預計年收入能達150萬元……

  一年多來,水央村已先後引進6家企業,打造了總投資超1億元的項目,預計將産生近700萬元的村集體分紅。“村裏種過地、養過羊,但能引進這麼多的項目,還是頭一回。”水央村駐村第一書記李以華感慨。

  村民也獲得了“家門口”就業的機會。項目在建設期間雇傭了水泥工、雜工,建成後還將創造保安、清潔、園丁等崗位,均由村企派遣本地村民就近上崗,目前已支付給村民超80萬元酬勞。

  村幹部當董事,身份的轉變只是水央村變化的一隅。

  “當了四五十年農民,我哪懂什麼企業?”起初,得知要成立企業的許炳酌很“焦慮”。由琼中縣鄉村振興控股發展有限責任公司選派的經理何會亮到任水央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才打消了許炳酌心頭的顧慮:“我幹好老本行‘主內’,項目招商、對接企業、財務管理,都由何總‘主外’解決。”

  企業成立以來,何會亮圍繞水央村的發展四處跑招商、做宣傳;許炳酌則定期召開董事會聽取工作匯報,並幫助項目流轉土地、召集村民。“現在懂了,當村企董事,就是幹好自己擅長的事,共同把水央村發展好!”許炳酌笑着説。

  何會亮也對自己的搭檔讚不絕口:“村民一開始對項目不了解,對租讓土地猶豫不決,是許書記開會、做思想工作,推進項目成功落地。”

  今年3月,嘗到甜頭的水央村又成立水央家政服務公司,公司法人由水央村委會副主任王秀娟擔任。她常常幹完農活就立刻衝回辦公室,在網上發布家政訂單:“我們與家政公司合作,組織本村婦女‘訂單式’培訓上崗,平均每單能賺240元。”

  如今,許炳酌、王秀娟的辦公桌上也多了幾本商務、管理類的書籍。“學習企業管理,能為企業的發展建言獻策。”許炳酌憧憬着一個活力無限的水央村——隨着東方村·森野度假村項目建成投運,度假別墅不僅能用於旅游接待,還能接待採購商;四季果蔬智慧農業種植基地將作為高科技農業實景展演,迎接農業會展和研學的旅客……

  眼下,何會亮正計劃把斑蘭産業引回水央村,打造林下經濟示範點和供游客欣賞採摘的互動項目,進一步將水央村打造為融合高科技農業、農業生態康養旅游、農事體驗的“田園會客廳”。

  村幹部當企業董事的故事不止發生在水央村。近年來,琼中將16家縣屬國有企業改革重組為3大國企平台公司,以“平台公司+村級公司+外來公司”的模式,推動村級企業遍佈100個行政村。

  水央村的發展活力,也是激發了村民返鄉創業的動力。在外打工10多年的村民楊開川,去年回村開了一家燒烤店,月收入有6000多元。“在外打工,不如回村當老闆!”楊開川的豪言,也是村民對村莊未來發展的期待。(記者 劉寧玥)

[責任編輯 王雯君 ]
010070300010000000000000011116581129599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