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白沙長龍村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特色産業喜獲豐收
火辣産業別樣紅
“天一降溫,朝天椒的行情就熱起來了!”
1月5日一早的白沙黎族自治縣七坊鎮長龍村,連片的朝天椒種植基地裏,層層新綠中帶着點點火紅,朝天椒又到了收穫上市的好時節。
村裏的朝天椒産業致富帶頭人、村“兩委”委員李亞壹也在地裏,招呼農戶採摘、分揀、打包、裝車,忙得火熱。
田埂邊的駐村第一書記、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吉彬也沒閒着,一個接一個電話對接遠在海口、東方等市縣的收購商,商討春節期間的訂單及暢通物流渠道事宜。
朝天椒在長龍村不是新産業,四五年前就有幾戶農戶嘗試着發展種植,李亞壹就是其中之一。“人均種個兩三畝,每畝年産三四千斤,忙活一年,賺頭不大。”停下手裏的招呼,李亞壹回憶説,朝天椒在村子裏,只是村民割膠之餘的“副業”。
“朝天椒是短期農作物,種植管護四五個月就能有收成,明明是個好産業,卻在村裏不叫好也不叫賣。”2021年5月到崗的吉彬,決定把村民的“副業”做成主業。
組織村“兩委”班子調研農貨市場、剖析産業癥結。一番集思廣益,長龍村鄉村振興工作隊定下合理整合利用撂荒地,做大做強朝天椒産業,助農增産增收的目標。
“銷路怎麼樣?”“會不會賠錢?”……看著鄉村振興工作隊畫下的藍圖,村民更關注實打實的産業效益。
“黨員幹部帶頭幹,村民才有信心跟着幹!”在鄉村振興工作隊的鼓勁下,吃過“螃蟹”的村“兩委”幹部董中認、李亞壹、劉慶福決定做出個榜樣來,紛紛將自家的朝天椒種植規模擴大10畝以上。
村民劉永葉先“坐不住”了,整合了撂荒地“討教”起種植朝天椒的經驗……這一年,長龍村朝天椒種植面積迅速擴大到300畝左右,加之朝天椒收購價看漲,不少村民的腰包被火紅辣椒“撐得”鼓鼓囊囊。
“特色産業有了起色,既要想辦法‘種得好’保證産量質量,也要多攬訂單保證‘賣得好’,才能把産業做大做強。”吉彬介紹,在各級幫扶部門支持下,當地黨員幹部積極利用資源優勢加強農技培訓,提前對接洽談來自海口、東方等地的收購商,助農拓展商機。
到今年豐收,長龍村裏60余戶農戶種植的朝天椒已達700畝。
就在前兩月,由駐村幫扶企業、中國電建集團海南電力設計研究院等部門建成的長龍村鄉村振興技術培訓中心正式揭牌投用,分批邀請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等科研機構的農技專家前來傳授辣椒種植技術、指導病蟲害防治。
而在鄉村振興工作隊的協調下,幫扶企業還與長龍村黨支部簽訂黨建共建協議,在資金、技術、人力、就業等方面持續提供幫扶。
看著一筐筐朝天椒被打包裝車運走,聽着一筆筆訂單在電話裏敲定,李亞壹很高興:“朝天椒行情熱了,日子當然也紅火!”(記者 曾毓慧)
| 手機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