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昌市馮家灣現代化漁業産業園實現“魚蝦上樓”養殖。文昌市委組織部供圖
原題:文昌“能力提升建設年”暨深化拓展“查堵點、破難題、促發展”活動落地見效
積極幹事創業 全面扛起擔當
最近,文昌市某食品生産企業工作人員陳女士接到文昌市政務服務中心的來電,得知公司的食品生産許可證即將到期,該中心工作人員可以線上審批辦理並上門送證。
“不用填寫材料、不用本人提交申請和跑動,通過視頻委託代辦幫辦專員,很快就能拿到換發的許可證。”體驗過文昌市政務服務中心的服務後,陳女士為服務中心優質高效的服務點讚。
通過無感的審批,讓市民感受更好的服務,這是文昌今年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範化便利化的舉措之一。
不僅是“無感審批”,自“能力提升建設年”暨深化拓展“查堵點、破難題、促發展”活動開展以來,文昌市深入貫徹落實省委決策部署,第一時間組織發動廣大黨員幹部下沉基層一線,合力查堵點、聚力破難題、全力促發展,全面推動黨員幹部在實幹實戰實踐中經風雨、壯筋骨、長才幹,在破解難題、幹事創業中擔當作為、攻堅克難、改革創新,涌現出了一批表現突出的先進典型,全面推動海南自貿港和文昌國際航天城建設。

養殖戶獲得馮家灣現代化漁業産業園水産品育種保險賠款。文昌市委組織部供圖
提供便利服務 優化營商環境
日前,海南日報記者走進文昌市政務服務大廳看到,大廳裏前來辦事的市民並不多,但工作人員都在忙碌着。
“雖然櫃&前辦事的市民少了,但大家都在忙着線上服務,讓市民企業感受‘無感審批’帶來的便利。” 辦事員何君説。
今年3月起,文昌市大力推行“無感審批”。“所謂‘無感’,就是要把服務做在前,讓用戶切實感受到審批方式變化帶來的高效服務。”文昌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局長陳光艷説,審批服務部門是企業群眾和政府部門打交道最多的地方之一,其服務質量的好與差,往往是各類社會主體對一地營商環境最直觀的感受。
以往,審批服務主要由群眾或企業發現自身有需求後,再前往相關部門提出申請、提交材料、進行審核、合格後辦理,審批部門通常扮演“被動”提供服務的角色。如果群眾或企業的某些證件到期,卻忘記前來申請辦理換證,政務服務部門也“無計可施”。因相關證件超期無法辦理延續的問題時有發生,給企業群眾造成了一定困擾。
為破解這些“堵點”問題,提升政務服務能力和水平,文昌市以“能力提升建設年”為契機&&《文昌市創新服務模式推行“無感審批”實施方案》。在“無感審批”的新模式下,推動政務服務由“要我服務”向“我要服務”轉變,通過數據分析部分有效期即將屆滿的許可事項,工作人員電話短信定向提醒,解決政務服務信息傳遞不及時之痛;通過強化“店小二”服務意識,提供視頻授權和代辦幫辦服務,解決群眾來回跑腿之痛,使企業群眾足不出戶就能把事情辦成。

文昌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工作人員在企業開展工作,並予以審批。文昌市委組織部供圖
黨員衝鋒在前 做好群眾示範
12月20日,翁田鎮汪洋村治水攻堅黨員先鋒中隊在汪洋村田福坑溝渠開展“六水共治”主題活動,黨員幹部們拿起鐮刀,扛起鐵耙,清理田福坑田間溝渠兩旁的雜草和溝底的淤泥。“周邊的水田很快就要復種,要盡快完成清淤工作,保證農業用水順暢。” 汪洋村六水共治中隊長符史平説。
今年4月份以來,文昌市着力構建“黨建引領 全民參與”治水攻堅作戰體系,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基層黨員先鋒模範作用,通過黨員帶動、黨建推動、黨群聯動,引領全民治水護水,打好打贏“六水共治”攻堅戰。
按照要求,文昌每個鎮(場)設立治水攻堅黨員先鋒大隊,每個行政村設立治水攻堅黨員先鋒中隊,每個村民小組都設立治水攻堅黨員先鋒小隊,將轄區年度治水工作任務形成作戰圖,按圖作戰。
在長期治水工作中,文昌各鎮(場)共建立了19支黨員先鋒大隊、247支黨員先鋒中隊、2945支黨員先鋒小隊,63支治水攻堅志願服務隊。4月20日以來,該市黨員幹部群眾共清理重點河流累計58條共214公里,清理其他支流、溝渠累計285條共523公里,共計清理水浮蓮面積28.1萬平方米,不僅用實際行動換來“河暢水清”,且將“六水共治”理念宣傳到家家戶戶。
探索嶄新路徑 積累發展經驗
在剛結束的冬交會上,文昌市馮家灣現代化漁業産業園(以下簡稱馮家灣産業園)養殖的海葡萄、海馬等水産品獲得了客商的青睞。冬交會後,不少內地客商還造訪園區,進一步了解這裡“魚蝦上樓”的養殖模式。
馮家灣産業園的發展模式得益於一次次問題的解決。2017年,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在海南督察時發現,文昌馮家灣區域海水養殖集中,導致部分沙灘淤泥化、水産養殖污染問題較為嚴重。
為嚴格落實中央環保督察組整改意見,在海南省委、省政府指導下,文昌市委、市政府按照“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閒漁業走”的總體思路,在會文鎮沙港崀啟動馮家灣産業園建設,計劃分批清退生態紅線內的養殖場,打造以海洋水産種苗繁育為特色,集水産科研育種、種苗繁育、綠色養殖、倉儲物流、商貿交易、教育培訓、質量檢測檢疫、數字漁業示範、休閒漁業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産業園區,探索漁業轉型升級之路。
“園區的一大特色就是統一取水、排水,解決近海養殖污染嚴重的弊端。”馮家灣産業園管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園區鋪設了管道,統一從近海2公里、海平面以下9米的位置取水供整個園區的海水養殖使用,養殖尾水要經過四級凈化處理達到一級排放標準後,才排入周邊河道,進入海域。
同時,“魚蝦上樓”的養殖辦法,既節約了土地成本,也可以幫助養殖戶做到規模養殖。養殖環境變好了,養殖戶預計養殖效益可以提高50%以上。
該負責人&&,有這樣的探索在前,文昌市將不斷積累經驗,全力以赴推動園區建設,進一步探索漁業轉型升級新路徑,打造自動化、智能化的“水産王國”。(記者 劉夢曉 通訊員 趙名赫)
| 手機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