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0日,盧歡在教學現場用嬰兒模擬人,對“1歲以內的嬰兒發生氣道異物梗阻後應該如何正確施救”進行示範講解。新華網 王雯君 攝
2022年5月,海南省發布《海南省人均預期壽命提升行動計劃(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省人均預期壽命達到81歲,主要健康指標位居全國先進行列,為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打下堅實健康基礎。”的目標。結合海南省實際,計劃中提出了提升人均壽命的9個專項行動。在高血壓防治行動中,計劃提出,要加強社會院前急救能力建設,將應急救護納入中小學健康教育內容,鼓勵社會和醫療機構組織開展應急救護培訓。
盧歡是海口市120急救中心培訓科導師,她的工作主要是針對“院前急救”進行科普、培訓,課程內容包含理論講解和實際操作兩部分,具體內容有熟悉常見急症的處理及誤區,心肺復蘇+AED 、氣道異物梗阻解救、包紮止血和固定搬運。盧歡説,急救工作是用專業的知識和急救技能與時間賽跑,給患者生的希望。急救的“黃金四分鐘”內,第一目擊者懂得利用急救知識展開正確的施救流程,能夠有效延緩患者的生命。
盧歡説,自從今年9月“海南急救培訓”公眾號上線後,除了周一到周五需要完成日常培訓工作,周六周日兩天也排得滿滿的。目前已培訓49場,培訓人數3143人,培訓時長已達17640分鐘。
12月10日早晨,盧歡到單位儲物間準備當天講座需要的教具和物料。新華網 王雯君 攝
12月10日,盧歡和同事李濤一起將幾十斤重的教具搬到教學點樓上。新華網 王雯君 攝
12月10日,盧歡在課堂上為學員講解院前急救相關理論知識。新華網 王雯君 攝
12月10日,盧歡在課堂上和學員互動。新華網 王雯君 攝
12月10日,學員在課堂上進行心肺復蘇急救訓練。新華網 王雯君 攝
12月10日,課間休息時,盧歡和學員進行溝通交流。新華網 王雯君 攝
12月10日,盧歡同事蔡婷(右)在課堂上協助指導學員心肺復蘇急救訓練。新華網 王雯君 攝
12月10日,盧歡和蔡婷(左)、謝柳春(右)在教室旁進行簡單用餐和休息後要繼續下午的課程。新華網 王雯君 攝
12月10日,學員在課堂上進行氣道梗阻急救訓練。新華網 王雯君 攝
12月10日,學員自由組隊在課堂上進行心肺復蘇急救訓練。新華網 王雯君 攝
12月10日,學員在學完全天課程後進行實操考試。新華網 王雯君 攝
12月10日,學員考試現場。新華網 王雯君 攝
12月10日,盧歡在課後和同事、志願者進行交流。新華網 王雯君 攝
| 手機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