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那大鎮石屋村黨建引領着力打造鄉村振興示範區

2022-12-04 09:17   來源: 海南日報

  原題:儋州那大鎮石屋村黨建引領着力打造鄉村振興示範區

  模範村的二次創業

  “主題:石屋村,如何走好二次創業路?”12月2日下午,儋州那大鎮石屋村,一場特別的創業沙龍在村中的胡松紀念館舉辦,10余位老中青三代村民圍坐一堂,開啟一次鄉村産業發展的“頭腦風暴”。

  “首先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胡松紀念館剛剛升級改造完工,這裡將成為市民游客了解石屋的全新打卡點。”石屋村黨支部書記范國文頭一個發言,“紀念館的‘鄰居’,咱們石屋村老招待所馬上也要改造了。招待所有35間老房子,全部建成民宿。”

  “村裏建民宿,有人住嗎?”現場有人隨之拋出這個問題。

  石屋村駐村第一書記、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李樹榮主動接過話茬:“今年底,落戶在村裏的儋州市委黨校新校區項目將投入使用。目前,市委黨校與石屋村黨支部簽訂了合作意向書,以‘下訂單’的模式,為村里民宿提供穩定的客源。”聽到李樹榮的話,大家吃了“定心丸”。

  這時,李樹榮拿出提前繪好的一幅圖——石屋村集體經濟發展變化示意圖。橫軸是時間線,跨越70年。縱軸是村集體經濟的收入,標注不同年代收入變化。

  “大家看,像不像U形圖?”李樹榮指着圖中左側高點説,這是石屋村第一次創業的見證,成為當時罕見的村集體收入“百萬村”,鄉村發展的典型模範村。

  在石屋人心中,胡松是全村最有名的“創客”,帶領全村人開始第一次創業。上世紀50至70年代,石屋大隊黨支部書記胡松帶領農民開山造田,大力發展經濟,昔日出了名的窮村大變樣,成為大隊集體存款100萬元、糧食存糧100萬斤的“雙百萬村”,成為當時農業戰線上的一面旗幟,被周恩來總理讚譽“北有大寨,南有石屋”。

  該“U形圖”下墜路線的背後,是輝煌過後,時光飛逝,石屋村的發展逐漸沉寂下來,村集體經濟越發薄弱,如拋物線般下降,收入最少時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幹事創業積極性不夠”“轉變發展觀念,要跟上時代”……創業沙龍上,大家你一言我一句剖析原因,提出自己的建議。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帶來轉變的新契機,撬動石屋村如火如荼的二次創業。

  在完善基礎設施、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同時,石屋村着力發展特色産業,多管齊下壯大村集體經濟。近年來,陸續打造稻蝦共養、九品蓮香、相思茶、油茶苗圃等“四大基地”和蜜柚、聖女果、菠蘿蜜、百香果、荔枝等特色産業。先後榮獲海南省五椰級鄉村旅游點、全國文明村鎮、中國特色村、國家森林鄉村、中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等榮譽稱號。

  多管齊下壯大村集體經濟,石屋村集體的“家底”企穩回升,“U形圖”上升勢頭不減。當前,石屋村進行整體村莊規劃,堅持黨建引領,村企合作開展集教育培訓+紅色旅游+休閒觀光項目深度體驗相結合發展的模式,融合一二三産業發展,實現村集體有收入,村民致富,農産品暢銷,建設紅色旅游村示範點。(記者 曹馬志)

[責任編輯 張瑜 ]
01007030001000000000000001111658112918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