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引導各類人才投身鄉村振興

2022-12-23 08:38   來源: 海南日報

  原題:我省引導各類人才投身鄉村振興

  聚人才合力 強振興之基

  一個小山村,可以蹚出多少條振興路?

  對於琼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塹對村而言,這道題的答案沒有邊界:成立村級勞務公司,盤活富餘勞動力;舉辦稻田音樂節,探索農旅融合;搭建中央廚房,撬動預製菜市場;果蔬立體套種,一地生多金……

  自去年5月塹對村完成村“兩委”換屆選舉,退伍軍人、返鄉創業大學生、婦女幹部、致富帶頭人等一批新鮮血液被納入新一屆村“兩委”班子或獲得提拔以來,這個黎族小村寨不斷將鄉村振興玩出“新花樣”。

  “新花樣”來自新鮮血液之間的頭腦風暴。塹對村用實踐再次證明,鄉村振興,關鍵在人。

  為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近年來,我省通過定方案、建機制、抓落實,正推動越來越多退役軍人、農村青年、婦女、科技工作者、殘疾人和民營企業家參與到鄉村振興中,以“人才合力”為鄉村振興持續提速加碼。

  退役軍人、農村青年在返鄉後,往往創業意願強烈,但存在“融資難”等諸多阻礙。

  為破解上述難題,我省探索在“兵支書”(擔任村、社區黨支部書記的退役軍人)、“兵兩委”(擔任村、社區兩委委員的退役軍人)所在村開展信用村建設,為信用村發放小額無抵押信用貸款。同時,各市縣在鄉鎮成立“鄉村振興青年聯盟”,搭建創新創業平台、志願服務、關愛幫扶、文明鄉風建設等服務平台,拓寬青年服務鄉村振興渠道。

  “20萬元貸款,僅用3天就批下來了。”得益於“兵支書+信用村”模式,文昌市會文鎮龍家村“兵支書”龍旭於今年年初順利拿到貸款,不必再為錢發愁的他,終於可以放開手腳大膽創業,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

  包括龍旭在內,如今,我省逐步建立健全以入鄉返鄉退役軍人為主的農村經濟主體信用評價體系,累計已為入鄉返鄉退役軍人發放貸款2.4億元。與此同時,我省18個市縣以試點模式相繼成立108個鄉村振興青年聯盟,共吸納優秀青年1852人,開展了409場次活動,包括提供技術指導、産業融資、銷售資源對接等,覆蓋27552人次。

  為凝聚更大合力,我省還積極引導民營企業投身“萬企興萬村”行動中,並組建科技服務和産業振興科技小分隊,吸納醫院院長、學校校長和農技站站長進入基層科協組織兼(挂)職,為鄉村振興提供更多動能。

  各類人才不斷歸鄉、入鄉,帶動資金、技術等生産要素重組。另一方面,長年留守村中的婦女、殘疾人等群體,同樣也能撐起鄉村振興的“半邊天”。

  為拓寬婦女、殘疾人等群體的創業就業渠道,近年來,我省推出“一場大賽+七項配套+一項提升計劃”婦女創新創業系列服務活動,提供30億元的“巾幗自貿貸”專屬金融服務;並創造性地在全國率先推出“産業助殘+重度殘疾人日間照料”“陽光産業助殘車間+重度殘疾人托養服務”模式,為殘疾人群體創新創業就業提供全方位服務與支持。

  因孩子是重度殘疾,過去10多年來,臨高縣東英鎮頭洋上村脫貧戶陳引南只能隨身陪護。在“家門口”多了個扶貧車間後,將孩子托養在車間享受日間照料的他,終於可以安心工作掙錢,“每個月有2000多元收入,家裏的日子一下子松快了不少。”

  在陳引南看來,如今的自己既是鄉村振興的參與者,更是受益者。而對於更多奔走在鄉村振興路上的人們而言,又何嘗不是如此?(記者 李夢瑤)

[責任編輯: 韓昊辰 ]
010070300010000000000000011116581129227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