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農業怎樣搞?五指山實地學習“壽光模式”

2021-12-29 08:36   來源: 海南日報

  原題:數字農業怎樣搞?五指山市組團實地考察學習蔬菜産業發展“壽光模式”

  作為全國人民的“菜籃子”,山東省壽光市近年來通過實施“數字+蔬菜産業+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新發展模式,實現全鏈條數字化種植,推動農業由“設施化”向“數字化”變革、從“汗水農業”向“智慧農業”轉變,以改革創新精神在農業現代化上蹚出了一條新路子。

  今年11月起,五指山市選派的7名幹部來到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濟南片區,開啟半年的求學之路。

  為學習借鑒壽光市發展現代農業先進經驗,促進我省農業産業化、標準化進程,五指山市組團多次到壽光進行考察學習。

  以“數字+蔬菜産業”推動産供銷一體化

  你見過紫色的大白菜嗎?你見過五顏六色、形態各異的番茄嗎?在壽光市蔬菜小鎮的品鑒室裏,這些品種繁多的精緻果蔬産品,讓人大開眼界。單單西紅柿就分為球形、洋梨形、醋栗形等果型,口味多達12種。

  這些品種大多是壽光自主研發的。當地通過實施“數字+蔬菜産業”,實現産供銷一體化訂單生産,並開發大數據服務平台,對蔬菜質量進行全程管控,用標準數據定義“好”蔬菜,培育出了壽光高端蔬菜代表品牌。近年來,壽光充分依託産業集群優勢,建立起高端的蔬菜産業全鏈條標準化生産基地,集高新技術、品種展銷、智能控制於一體。

  “學習‘壽光模式’,我們要站在建設自貿港的角度思考問題,找準定位,努力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推動海南自貿港建設的強大動力。”五指山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喻倩説。

  在壽光市稻田鎮崔嶺西村,跟班學習幹部還實地考察了智能標準化種植示範棚。大棚裏安裝了夜間補光燈、自動放風機、自動溫控、智能霧化器、水肥一體機等智能設備,通過手機APP便可輕鬆遠程操作。在該村,像這樣的高標準智能蔬菜大棚就有39個,全村有400畝現代農業園區、200畝現代化智慧農業園區,90%以上大棚安裝智能化設備。

  “當地農民使用手機,在家裏就可以實現澆水、施肥、調節溫度等一體化管理,既提升了産品的質量,也提高了産量,還節約了管理成本。我們要及時轉變觀念,借鑒先進地區的發展模式,努力實現彎道超車。”五指山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王春釗&&。

  以“數字+科技創新”促進三産融合發展

  在壽光市蔬菜高科技示範園45萬平方米的空間裏,既有香蕉、蓮霧等熱帶水果,也有巨型佛肚樹、猴麵包樹等罕見植物,它們共同生長。

  壽光的反季節栽培、果樹生理調控等先進技術,給跟班學習幹部留下深刻印象。為了全面提升蔬菜質量標準水平,壽光還成立“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嚴格按照“生産有規程、安全有保障、質量有評價、産品有品牌、價格有導向”的功能定位,全力打造蔬菜質量安全評估和預警中心、蔬菜品牌培育和品質認證中心,加快蔬菜産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推動蔬菜優質化品牌化發展。

  近年來,壽光通過“數字+科技創新”,賦能農業發展新模式,積極打造集科研開發、種苗繁育、試驗示範、技術培訓、科普教育、觀光旅游、文化創意等於一體,一二三産業相互滲透融合發展的新型現代化農業。

  在“數字化”賦能農業的同時,壽光市還創新實施“數字+基礎設施”“數字+公共服務”,打造農業全域化新基建,探索一體化社會治理新模式。

  為充分學習“壽光模式”,期間,五指山市組團通過小組調研模式,派幹部輪流到壽光進行專項學習,就進一步加強政企合作、拓展業務領域等進行深入探討交流。“希望我們兩地加強溝通&&,促進優勢資源互補共享,真正實現共建、共享、共贏。”喻倩&&。(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記者 鄧捷 海南日報記者 金昌波)

[責任編輯 張瑜 ]
01007030001000000000000001111658112821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