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澄邁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精細化打造福橙等特色品牌
一顆橙子的“上市路”
12月2日6時30分,天色微明,澄邁縣偲林農場內,福橙滿挂梢頭,迎接着它們從田間枝頭到市場貨架“上市路”的第一道關卡——初篩。現場,農場負責人黃堯匆匆趕到,忙着和工人查看果實的生長情況,擇優而採。
這些福橙披着黃綠相間的外衣,有着皮薄汁多的特點、酸甜適度的口感,備受省內外消費者歡迎。
“每年,我們都會給每個福橙苗坑施3斤花生粕、20斤羊糞,採取綠色、無污染的方式種植。”黃堯對海南日報記者説,除了施肥,福橙在育苗、防病等環節也有統一標準,屬於精耕細作下的精品農業。
放果、擺平、摘廢葉、測糖、裝箱……9時,不少福橙鮮果已經跨過第一道關卡,來到偲林農場的選果車間。在這裡,裝果工人陳富清成了新一輪的“面試官”,只見他嫻熟地操作着一台無損測糖分揀設備,不一會兒,數十盒經過嚴格篩選的福橙便完成裝箱,準備銷往全國各地。
“這&設備能做什麼?”記者好奇問道。
“它可以根據糖分、果面瑕疵面積和大小,把福橙分為一級果、二級果,它們的‘身價’也由此拉開。”車間負責人宋豐介紹,車間佔地約2000平方米,其中生産線安裝了測糖儀、測損機,全程由電腦操縱,告別了傳統“用肉眼看、憑感覺、憑經驗”的識別方式,更加精準高效。
也是在這裡,福橙“上市大軍”會被快速分流:一級果將打入更為高端的市場,價格最高可達每斤15元;二級果則是主打性價比走量銷售;其餘的不合格果品將被統一銷毀,就此止步。
10時,偲林農場內的車輛愈發多了起來,工人忙着進行採摘、選果、裝運,不少本地的經銷商也前來採購。從這裡出發,乘車一個多小時後,部分福橙就可運至海口,被擺上市場貨架銷售。
“今天拿了1000多斤福橙,也不夠我們賣,如今這都是‘搶手貨’。”澄邁特産經銷商王龍祥挽着袖子,一邊往自家小型貨車上搬福橙,一邊對記者説,2008年“澄邁福橙”註冊商標以後,本地福橙種植戶和經銷商便多了起來,特別是近些年,不提前下單就很難採購到貨。
澄邁縣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澄邁福橙得以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不僅是品牌打造和宣傳的功勞,還包括貫穿該縣現代化農業發展過程中的“鐵律”——“質量為王”。
為此,澄邁縣先後設立澄邁福橙科學研究所等8家農業科研機構,制定35項農産品生産技術地方標準,並聘請科研專家為特色農産品的育苗、選種、標準化種植等技術“把脈問診”。
“黨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被寫入《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
“近年來,圍繞現代農業發展,澄邁抓質量、聚特色、創品牌、提效益,用品牌撬動産業升級、用特色打造品牌,品牌農業已經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一張王牌,為澄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重要支撐。”澄邁縣委有關負責人&&。(記者 高懿)
| 手機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