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日,海南自由貿易港原輔料“零關稅”政策落地實施一周年。海南日報記者從海口海關獲悉,一年來,該關累計辦理300余票“零關稅”原輔料進口通關手續,貨值超30億元,減免稅款超4億元,有力支持了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
原輔料“零關稅”政策明確,在全島封關運作前,對在海南自由貿易港註冊登記並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業,進口用於生産自用、以“兩頭在外”模式進行生産加工活動或以“兩頭在外”模式進行服務貿易過程中所消耗的原輔料,免徵進口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和消費稅,無需提交擔保,內銷時只需補繳其對應原輔料的進口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和消費稅,大大緩解企業流動資金壓力。
一年來,從貨物貿易到服務貿易,從生産自用到生産加工,從加工製造到航空維修,原輔料“零關稅”政策實現政策業務類型全覆蓋。“零關稅”原輔料清單商品涵蓋169項8位稅號,包括椰子等農産品、煤炭等資源性産品、二甲苯等化工品,以及飛機和船舶維修用零部件等。
其中,維修用零部件是“零關稅”原輔料政策清單的一大亮點,也是首批享受“零關稅”原輔料政策的商品。隨着海口美蘭空港一站式飛機維修基地(一期)項目竣工驗收,飛機定檢大修、航空改裝噴塗、附件修理等核心業務逐步落地開展,原輔料“零關稅”政策將助推帶動各類供應商集聚配套,推動高端維修産業鏈等重點産業在海南發展,服務於全球市場。
下一步,海口海關將繼續優化監管服務,多角度宣傳海南自由貿易港“零關稅”原輔料政策,引導企業充分用足用好政策,推動政策紅利進一步釋放。(記者周曉夢 通訊員黎靈述 許玲玲)
| 手機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