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建成高標準農田477萬余畝 助力農業高品質發展

2023-06-06 08:39   來源: 海南日報

  原題:我省已建成高標準農田477萬余畝,助力農業高品質發展

  培育糧用良田 保障糧田良用

  眼下,正值海南各地早造水稻的收獲季節。連日來,海南日報記者走訪省內部分市縣的高標準農田,看田洋建設情況,跟農民們算一算增收賬。

  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近年來,我省緊扣高品質發展主題,扎實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實現數量增長與品質提升雙輪驅動。截至2022年底,全省已建成高標準農田477.5萬畝,佔730.37萬畝耕地的65.38%。

  “以前只敢種一造,現在能種兩造了”

  近日,文昌市會文鎮侯元豐田洋,連片的金黃稻田隨風搖曳。田間道路縱橫交錯,溝渠相連。這是一塊2022年建成的高標準農田,總共600畝,涉及白延村委會下轄的5個自然村。

  一臺大型收割機正在稻田裏來回穿梭,轟隆聲不斷。筆直寬敞的機耕道上,附近村莊的農戶正撐開袋子守在田邊。

  “你別看現在這裏是大片稻田,要是前幾年過來,好多地方都還是撂荒地呢!”滿潮塘村民小組組長洪德松邊説邊往稻田方向指了一圈。

  為啥寧可土地拋荒,也不願種田?

  “種糧效益低,而且都是靠人工勞作,太辛苦了!還不如到外面打工掙得多,當然沒人願意種田了。”洪德松説。

  其實,還有更重要的原因。侯元豐田洋一帶地勢較低,逢雨必澇,遇上雨季較長,經常顆粒無收,這也成了農戶們的心頭之痛。由于晚造雨水較多,多年來農戶們每年只敢種一季早稻。

  文昌市現代農業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莊令告訴記者,農田改造項目籌劃前期,工作人員多次走村入戶,深入了解群眾種糧的難點堵點問題,解決群眾種糧的所需所盼。

  侯元豐田洋從2022年開始改造,先將原本分散的小塊“巴掌田”串連成片,實現“小田變大田”,並建了兩條筆直的機耕道,下田坡道、排灌溝等基礎設施也延伸到田間地頭。

  項目于去年底建成,農戶們趕在春節前進行早稻播種,如今到了收獲的季節。站在田間地頭,洪德松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原來農田畝産在500斤左右,經過高標準農田建設,今年畝産超過了1000斤。而且有了機耕道後,可以省去不少人工費。“以每斤1.2元收購價來計算的話,1畝地除去成本能賺500塊錢左右。”

  “收完這一造早稻,我們6月份要開始晚稻育秧,10月份左右就可以收割了。”洪德松説,一年能種兩造,大家的收入更多了,種糧的積極性越來越高。

  據了解,2022年我省建設高標準農田26萬畝,逐步達到“路相連、渠相通、旱能灌、澇能排”的建設標準。目前,全省項目區道路通達率100%,灌溉保證率90%以上,排澇能力大幅提升,有力支撐糧食生産安全和重要農産品穩産穩供。

  “土壤中缺什麼就補什麼”

  海口市美蘭區三江鎮三江灣洋是2021年建成的高標準農田,面積1800畝,涉及7個自然村。

  一畦畦水田交錯,白鷺飛舞其間。日前,記者在三江灣洋裏遇到正在補秧的王民。他是三江鎮田尾村的村民,今年70多歲。“我種了一輩子水稻,以前種糧的效益太低,現在經過改造後,土壤地力提高了,我還想擴大規模呢!”王民説。

  三江灣洋改造前,農業專家調查發現,項目地塊的土質養分貧瘠,肥力低下,不利于農作物生長。2021年,美蘭區開展包括三江灣洋在內的5個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並同步進行地力提升試驗,實施土壤改良面積共390畝。

  土壤改良如何進行?海口市美蘭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韓春定介紹,先要進行植被清理,在土地平整的基礎上開展土壤深耕,有效控制土壤返鹽。物理改良完成後,再進行測土配方。

  “我們在測土的基礎上提出有針對性的方案,土壤中缺什麼就補什麼,提高農作物産量的同時減少肥料浪費,既節約生産成本也能保護産地環境。”韓春定説,結合土地測量指標,農業農村部門還引導農民在田洋中增施有機肥、農家肥和秸稈還田等。

  土壤改良、地力提升帶來的效益,種植戶感受最深。王民的稻田原來畝産不到800斤,經過高標準農田改造後,現在的畝産超過1000斤。“我們現在用的化肥也比以前少多了,單是農資成本這塊就能省不少錢!”王民説,原本家裏只有10多畝地,為了擴大規模,他和兒子又租了50多畝地,父子倆一塊幹。

  農田品質提高,還吸引來不少“找地”的人。王民的70畝農田,一年只種一季水稻,10月份後就租給外省的種植戶,主要用來種毛豆。這種“水稻+毛豆”的輪作方式,既可以改良土壤,還可以提高土地産出,實現土地利用價值的最大化。

  “努力在品質和品牌塑造上有突破”

  3000多畝撂荒地“變身”農旅融合的美麗田園——這樣的變化,發生在海口市靈山鎮的江東田園項目。過去很長時間,這片區域因靠海和地勢低洼,導致海水倒灌和積水問題突出,加上村民外出打工較多,土地撂荒嚴重。

  2021年,海口市美蘭區引入海南富力熱帶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通過土地流轉、整合和整治,建成高標準農田。經廣泛調研和專家指導,項目區選定了旱優73等作為主要種植品種,既保證了農田的糧食産量,也有利于培育區域稻米品牌。“我們和國內的知名糧企合作,探索更多優質的稻米品種,努力在品質和品牌塑造上有突破。”韓春定説,利用城郊的地理優勢,江東田園項目還將實施私家田園、鄉村旅遊等計劃,加強産業延展,促進城鄉融合。

  近年來,我省各地積極探索引入龍頭企業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運營,實現“良田糧用,糧田良用”,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

  海口市瓊山區引進五田家公司,引導農戶將承包的土地流轉給企業耕種,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利用率。經過多年培育,“瓊山福稻”已發展成萬畝良田,並通過優選品種、品牌打造提高了身價。

  文昌市公坡鎮引進龍頭企業,打造集水稻育種繁種、育秧、數字化種植、糧食産後服務以及原材料供應于一體的水稻全産業鏈新型農業品牌,利用撂荒地種植海南好米2500畝。

  “必須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守住耕地數量、品質、生態三條紅線,高品質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省農業農村廳主要負責人表示,扎實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有利于推動我省農業規模經營,資源集約利用,生態綠色發展。

  據了解,我省今年將按照“突出重點、力補短板、建管結合”的工作思路,實施建設高標準農田20萬畝,並通過耕地流轉、整理等方式形成萬畝以上的規模連片大田。(記者 陳彬)

[責任編輯 張瑜 ]
01007030001000000000000001111659112967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