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返鄉創業青年“填土造田”打造荔枝採摘觀光園

2023-02-22 08:35   來源: 海南日報

  原題:海口返鄉創業青年“填土造田”打造荔枝採摘觀光園

  火山石裏結出“致富果”

  2月21日上午,站在海口市秀英區石山鎮建新村昌明山種養專業合作社基地的瞭望臺向下望去,只見30多畝的荔枝花競相開放,枝條上全是黃色的花蕊。微風吹過,宛如金色的海浪。

  基地內,王照禮和幾名工人推著一輛裝有草木灰的三輪車,給每棵荔枝樹的根部挨個鋪上。“馬上就要進入盛花期,正是荔枝樹需要營養的時候。草木灰是很好的有機肥,不僅能讓荔枝樹結出大果,也不會造成土壤板結……”一提到種植技術,王照禮就來了興致,話匣子收不住。殊不知,從“技術小白”成長為“荔枝專家”,他用了8年時間。

  王照禮是建新村人,家住火山口腳下。此前在廣東打工,還與人合夥開了一家新能源光伏發電廠,事業小有成就。

  “2015年春節我回家,村幹部得知我家還有一塊30多畝的撂荒地,專門到府來找我做工作。”王照禮回憶,當時村幹部告訴他,村裏的荔枝産業看似紅火,但大多數村民都是種植兩三畝小打小鬧,形不成規模效應。而他手裏有資金、有土地,完全可以把這塊“石頭地”利用起來,打造成片的荔枝基地。

  村幹部的話讓王照禮動了心。“我詳細了解了海口荔枝的産業優勢,近十多年的種植成本、批發價格,還去多個荔枝種植戶的果園中走訪。”經過近半年的調研,王照禮下定決心,放棄廣東的事業,回到家鄉種植荔枝。

  創業的第一步就是要把30多畝的撂荒地變成荔枝園。這些地都是“石頭地”,遍布形狀各異、大小不一的火山岩。而且這塊地高低落差有幾米,種植、澆水非常不方便。王照禮通過“填土造田”的方式,在坑坑洼洼的石頭地裏填進了10多萬立方的土,打造出一塊相對平整的荔枝林,緊接著在火山石縫裏種下了800多棵荔枝苗。

  “光是填土就花了將近100萬元,父母和周邊村民知道後都非常不解。”雖然遭受質疑,王照禮還是堅持自己的想法,“我們的果園有30多畝的面積,而且裏面有火山溶洞,打造荔枝觀光基地有非常好的天然條件。若以後要吸引遊客,必須做好配套,路面坑坑洼洼肯定不行。而且土地平整後,可以大大降低以後的管養成本,所以我覺得這筆投入很值得。”王照禮解釋説。

  2018年,王照禮的荔枝基地第一次挂果。讓他失望的是,那年樹上結的果很小,産量也低,根本賣不出好價錢。想到是自己的種植技術出了問題,王照禮專門向永興鎮的荔枝種植大戶和農技人員那裏取經。

  此外,王照禮馬上高薪聘請了7位經驗豐富的荔枝管養技術員,成立了種養合作社,讓他們通過技術入股。“除了工資,我們每個技術員在合作社都有股份。荔枝賣得好,我們年底分紅也多,所以大家對荔枝的管養格外用心。”荔枝管養技術員冼澤徐説,工資加上分紅,平均每個月的收入超過了7000元。

  2019年,基地終于迎來大豐收,800多棵荔枝樹的産量達到4萬多斤。

  “相較于批發價,王照禮果園的入園採摘價翻了一番。到了周末,他們果園的荔枝不夠摘,還會高價收購周邊村民的荔枝賣給遊客。2022年,合作社的收入就超過了70萬元。”建新村村委會主任王光浩説,也是這個時候,村裏人才看懂了當初王照禮高價“填土造田”的原因。

  2021年,王照禮當選為海口市秀英區人大代表。“2023年秀英區兩會馬上就要召開,今年我將帶去保護羊山地區野生古荔枝樹群的建議,為推動海口荔枝産業發展,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貢獻一份力量。”王照禮説。(記者 計思佳 特約記者 陳創淼 通訊員 蔡翔任)

[責任編輯 張瑜 ]
010070300010000000000000011116591129385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