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我省今起“分區域、分批次”逐步恢復漁船出海作業
拉起“開漁”安全防護網
8月22日下午,在海口美蘭區三聯社區碼頭,100多艘漁船一排排整齊停靠碼頭,漁民們正往船上搬補給物資、漁網、檢修機器,為即將到來的開漁做準備。
“老周,今天核酸做了沒有?滅火器、救生服這些都要配齊,船上還要多放幾盒口罩。”16時許,海口市綜合行政執法局海洋和漁業行政執法支隊工作人員劉必訪和同事,登上了漁民周建力的漁船,開展疫情防控和安全檢查工作。在查看了周建力的核酸檢測結果、健康碼、行程碼後,劉必訪又仔細檢查了漁船上的消防設施、通訊、電氣設備、救生消防設施等,確保漁船不“帶病”出海。
為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漁民群眾生産生活的影響,經綜合分析研判,從8月23日起,我省將“分區域、分批次”逐步恢復漁船出海作業。海口是第一批符合開海條件的市縣之一。
想到馬上可以出海捕魚,周建力一臉的笑意掩飾不住。“疫情期間進行靜態管理也是為了全社會的安全着想,我們漁民都非常理解。”周建力告訴記者,這輪疫情以來,政府每天都安排點位給漁民做核酸,開漁前請專業公司給所有漁船免費消殺,執法人員也每天登船宣傳防疫政策,“為我們考慮得非常周到。”
“海口全市有近1800艘漁船,休漁漁民近4000人。隨着開漁到來,海上疫情輸入和漁業安全生産風險陡增。對此,海口制定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海口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積極組織漁民進行核酸檢測,確保每個出海漁民持有48小時內核酸陰性證明;組織漁民簽訂防控承諾書,不與境外漁船漁民接觸、交易漁獲或補給物資,防止疫情輸入;進行漁船安全檢查,開展漁港漁船消殺,並落實漁船進出港報告(備)制度等。
為築牢海上防疫屏障,海口還不斷健全聯防聯控工作機制,讓執法部門通過“點線面”相結合的方式,為“開漁”拉起安全防護網。
“目前,我們已調動所有執法力量下沉防疫一線,執行24小時值班制度。”海口市綜合行政執法局海洋和漁業行政執法支隊相關負責人介紹,在“點”上,該支隊在重點位置設置防疫哨點,並設置高清遠程攝像頭,實時監控進出港漁船,發現船舶立即傳送預警信息;在“線”上,從“船、港、人”等環節入手,在“兩線”(海口東、西海岸線)進行排查,嚴厲打擊違反防疫規定行為;在“面”上,派出巡邏執法艇對海上管控,嚴查海上違規作業、交易行為。(記者計思佳)
| 手機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