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田”成“忙田”,種糧能掙錢——海南三亞科學輪作促進“錢糧雙豐收”

2022-04-08 16:17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海口4月8日電 題:“閒田”成“忙田”,種糧能掙錢——海南三亞科學輪作促進“錢糧雙豐收”

  新華社記者羅江

  南海之濱,春意正濃。在三亞市崖州區,冬季瓜菜上市進入收尾期。剛收穫完瓜菜的農田裏,耕地機、插秧機來回穿梭,一壟壟新栽的水稻秧苗為沃野再添新綠。

  用好、用足良好的氣候條件,三亞市正在推廣“十萬畝菜+十萬畝糧”輪作機制,通過萬畝制種、萬畝高産稻、千畝優質稻、千畝雜糧等項目,保障糧食生産穩面積、提産量、增效益,促進“錢糧雙豐收”。

  在三亞,種植水稻收益相較於種植瓜菜低得多,農民種糧積極性較低。以往,收穫完瓜菜後,當地不少農田在夏秋季節閒置。眼下,科學輪作讓耕種不斷茬,“閒田”成了“忙田”。“從發種子到賣稻米,種稻有了全程‘保姆式’服務。”崖州區赤草村村民黃小弟説,自家的地剛收完豇豆,正在抓緊翻地、插秧搶種早稻,讓農田“多掙一季錢”。

  在崖州區,“菜+稻+綠肥”輪作模式已推廣約25000畝。10月到次年3月種植瓜菜,3月到7月種植水稻,8月到10月種植豆科綠肥作物,綜合利用下每畝地可增收2000元以上。

  崖州區農業農村局局長張懷良介紹,針對計劃種植水稻的農戶,政府主導建立保險保障、産銷對接、科技支撐機制,統一機耕整地、種子發放、機械采收、訂單銷售、土壤改良等環節,確保增産增收。

  依託南繁科研資源集聚優勢,崖州區還推動南繁培育的優質品種、先進技術就地推廣。經過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南京農業大學等科研單位專家評估,選定適宜當地種植的5個優質水稻品種進行推廣。來自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的土壤改良技術、廣東省科學院的測土配方技術也被廣泛運用到生産中。

  連日來,海南農樂南繁科技有限公司技術團隊格外忙碌,奔波在崖州區各村莊、南繁科研基地耕地、插秧,並忙着對已播種農田開展水肥管理、無人機植保。

  “公司的託管服務貫穿耕、種、管、收全流程。”該公司董事長王仕明介紹,崖州區選定的優質品種包括該公司自主選育的“九九新香”稻,公司在託管土地集中種植相關品種並保價回收。水稻收穫後,土地交還科研單位和農戶,繼續開展南繁科研、冬季瓜菜種植。

  針對南繁科研用地季節性閒置、農民種糧意願低等問題,三亞市探索推行南繁用地分時託管、農戶土地分時出租。南繁季結束後,南繁科研用地交由龍頭企業統一種植優質水稻,收割後進行綠肥種植、還田。對農戶的閒置農田,村級合作社進行租賃整合,由相關企業統一種植,收益由企業和村級合作社共享。

  “輪作模式既提升土地利用率,也增加了土壤肥力,為下一步農民增産增收、南繁科研團隊開展更有挑戰性的課題提供了良好條件。”南京農業大學副校長丁艷鋒説。

  截至目前,三亞水稻種植面積達42000畝,預計將增加産量5000余噸,産值增加2000余萬元。與2021年夏秋季相比,三亞市耕地復種指數提高30%。

  三亞市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三亞市開展“錢糧雙豐收”工程,依據地情、時令探索不同輪作模式,推動農業生産精細化,精準指導糧食和冬季瓜菜高效生産,保障糧食生産和農民增收目標任務順利完成。

[責任編輯 王雯君 ]
010070300010000000000000011116581128542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