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電子圍欄”

2022-04-08 08:33   來源: 海南日報

  原題: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強化科技支撐,建設“電子圍欄”

  雨林管護邁入“智慧時代”

  一只毛色金黃的海南長臂猿張開雙臂蕩起“秋千”,拖著長長尾巴的松鼠左顧右盼,躲在樹梢的各種鳥兒也紛紛登場亮相……4月7日,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工作人員打開智慧雨林平臺,一幅鳥獸歡騰的雨林景象霎時撲面而來。

  如此景象並非虛擬,而是由架設在國家公園各個角落的一臺臺紅外線熱感應觸發相機自動抓取、實時傳送的。

  “熱帶雨林是野生動物的天堂,但光靠肉眼觀察無異于管中窺豹。”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公園處有關負責人表示,許多野生動物對人類十分警惕,再加上行蹤不定,過去依靠巡護人員實地巡護、監測,獲取的資訊十分有限,“譬如海南長臂猿,過去我們對其夜棲行為的監測數據相當少”。

  好在隨著科技手段的介入,肉眼做不到的可以交由“天眼”完成。

  過去幾年,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及相關科研機構在國家公園各片區陸續鋪設了一批紅外線熱感應觸發相機,它們通過4G信號聯網完成高清圖像和視頻的實時回傳後,後端的智能數據管理平臺便會採取AI智能識別演算法,對拍攝到的野生動物資料進行分類識別,為野生動物保護提供了大量的一手數據支撐。

  到國家公園裏轉上一圈,會發現“天眼”分布並不均勻。

  “這是因為它們所承擔的功能各不相同。”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智慧雨林”項目有關負責人何聰介紹,用于科研監測的紅外線熱感應觸發相機主要分布在野生動物蹤跡活躍的核心區,而在核心區與一般控制區交界處的關鍵點位還鋪設有一批卡口監控相機,以防止未經許可的人員、車輛擅自闖入國家公園核心區。

  “滴滴滴……”每當有“白名單”外的陌生人、陌生車輛闖入,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下轄各分局的後臺管理係統便會第一時間發出警報聲和彈窗,提醒值班人員及時處置。

  與“天眼”相配合的,還有在公園內的部分關鍵點位,鋪設的一根根振動光纖與感測器。振動光纖可根據動物與人類行走時與地面産生振動頻率的不同,將精準揪出入侵者的足跡與點位。

  “振動光纖雖然不能提供監控圖像,但其最大的優勢是無須供電,這一點恰好可與卡口監控相機形成互補。”何聰介紹,自2021年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啟動“智慧雨林”項目以來,他們根據不同片區的資源特徵、監管重點,還嘗試引入多種監測技術,“比如在毛瑞片區推行鐳射雷達技術,它可以監測附近快速移動的物體,但經過試點發現其成本高、監測范圍小,後續將不考慮推廣應用。”

  經過綜合比較、多方論證,最終通過紅外線熱感應觸發相機、卡口監控相機、振動光纖等多種技術的交叉應用,為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逐漸編織起一張縱橫交織、不留盲區的監測防護網,即“電子圍欄”。

  截至目前,“電子圍欄”已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霸王嶺片區、吊羅山片區全面鋪開,包括105臺卡口監控相機、約35公里長的振動光纖以及數百臺紅外線熱感應觸發相機,實現了對上述片區重點區域的監控、監管全覆蓋。與此同時,國家公園其他片區的“電子圍欄”鋪設工作也在有序推進中,預計將在5年內全部完成。

  對于國家公園的管理者而言,屆時發生在這裏的“一舉一動”都將盡在掌握。而隨著今後“電子圍欄”捕捉到的珍稀野生動物監測畫面等數據應用于公眾科普教育,國家公園對于每一個普通人來説,也將近在咫尺。(記者 李夢瑤)

[責任編輯 王雯君 ]
010070300010000000000000011116581128540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