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海口11月10日電(記者周慧敏)記者從三亞落筆洞遺址發掘現場研討會上獲悉,考古人員在落筆洞遺址發現一座史前墓葬,距今約1.3萬至1.2萬年,是目前海南發現的年代最早墓葬。
三亞落筆洞遺址發現於1983年,1992年至1993年經過兩次發掘,出土人類化石、石製品、骨器和動物化石。2025年,以重建遺址年代、文化序列,開展多學科研究為主要學術目標,同時服務落筆洞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學、三亞市博物館等聯合開展落筆洞遺址的新一輪發掘。
發掘團隊在研討會上首次對外披露,考古過程中發現了一座史前墓葬,結合碳十四和鈾係法年代測定結果推斷其距今約1.3萬至1.2萬年。墓主為一幼年個體,葬式為側身屈肢葬,頭部與腰部出土有織紋螺裝飾品。
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北京大學等單位的10多位專家學者對這項考古新發現的學術價值和意義進行了研討。與會專家指出,遺址發現的墓葬是華南地區發現早期墓葬中葬式最為確定的墓葬,也是海南省年代最早的一座墓葬。更為重要的是,墓主頭部和腰部發現有大量織紋螺裝飾品,是目前中國見諸報道的最早織紋螺裝飾品,為研究海南島史前文化習俗以及與東南亞地區文化交流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材料。
目前,落筆洞遺址的發掘工作仍在進行中,後續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等單位組成的多學科研究團隊將重點開展遺址年代學、沉積學、古環境學、體質人類學、分子生物學、考古學等方面的綜合交叉研究,全面揭示落筆洞遺址的文化內涵,為海南史前考古、落筆洞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等工作提供詳實的科學依據。
【糾錯】 【責任編輯:王雯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