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保亭紅毛丹文化節現場亮相的潮玩IP“紅丹丹”。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程龍 攝
原題:種植面積突破5萬畝,惠及6600余戶農民,玩轉文化IP……
保亭紅毛丹從枝頭甜到“潮”頭
8月13日清晨,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山丹丹紅毛丹種植基地,漫山的紅毛丹綴滿枝頭,宛如瑪瑙點綴山間。種植戶葉逢春一邊查看工人們採摘回來的紅毛丹,一邊告訴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今年紅毛丹價格還可以,‘保研7號’果批發價能賣到每斤9塊錢。”
紅毛丹原産於馬來群島,它身上長着紅紅軟軟的“毛刺”,剝開外殼,果肉晶瑩剔透,清甜多汁,被稱為“熱帶果王”。顏值高、果肉甜的紅毛丹對生長環境要求極其苛刻,全球適宜種植區域稀少。位於北緯18度黃金氣候帶上的保亭因其山地雨林氣候成為紅毛丹的理想生長地,是中國唯一規模化種植紅毛丹的主産區,成為支撐當地農業經濟的甜蜜産業。
它來自山地雨林 嚴苛生長環境造就獨特風味
北緯18度,是被譽為“黃金氣候帶”的緯度,這個區域內一年四季鮮果不斷,是最適宜種植熱帶水果的區域。
紅毛丹是熱帶水果中對生長環境極其苛刻的品種,最適宜栽培的區域需要年平均氣溫超過24℃,最低氣溫不低於17℃,且年降水量要達到1800毫米以上。此外,紅毛丹對土壤條件也要求頗高,要具備肥沃疏鬆、有機質豐富、排水和通氣良好等條件。
“紅毛丹是一種比較‘嬌氣’的水果,怕寒風,怕旱澇,對産地要求極其苛刻。”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農業服務中心熱帶作物管理站站長謝軍海介紹,保亭北接五指山,南鄰三亞,有着獨特的山地雨林氣候,冬天不凍,夏天不燥,雨水充足,山頭擋風,是最適宜種植紅毛丹的區域。
每年6月底,就進入了紅毛丹採摘季,一株紅毛丹果樹可結二茬果,整個採摘季可持續至12月。紅毛丹是海南極其少數賞味期長達半年的水果,長時間的成熟期讓紅毛丹積累出層次感豐富的風味,果肉不僅果味濃郁,且清甜中帶有一絲微微的酸,入口清爽怡人。
自20世紀60年代“漂洋過海”落戶保亭後,紅毛丹與保亭結下深深情緣。近年來,保亭縣當地政府聯合科研機構持續攻關,培育出保研5號、6號、7號等優良品種,其中“保研7號”果肉質脆甜、高産穩産,成為主推種植品種。經過換冠改良技術,保亭縣對低産紅毛丹品種逐步淘汰,新優品種全面覆蓋,極大提高了紅毛丹的産量和品質。
目前,紅毛丹已成為保亭農業領域的主要産業,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縣種植面積約有5.1萬畝,産值超過5.8億元,惠及6600余戶農民,是國內紅毛丹種植規模最大、産業最成熟的主産區,成為保亭農業的“金字招牌”。
出身有點“嬌貴”與荔枝同為“親戚”,但産量不多
在紅毛丹集中上市時節,海南各市縣的水果街上,一筐筐紅彤彤的紅毛丹煞是喜人。仔細看,有的紅毛丹圓圓滾滾,有的修長橢圓,渾身毛刺茸茸,偶爾也能見着幾串明黃的果實。
不少外地游客第一次見到紅毛丹,會誤以為是荔枝,保亭當地人習慣稱紅毛丹為“毛荔枝”。事實上,紅毛丹與荔枝也算是“親戚”,同為無患子科植物,兩種植物果實外觀相似,還同樣含有維生素、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等營養成分。
在運輸和儲存上,紅毛丹與荔枝一樣“嬌貴”,自然儲存時間不宜過長,容易出現失水、褐變、冷害、病害等腐爛問題。保亭依託海南大學保亭研究院,聯合海南省南繁熱帶作物研究有限公司等科研機構研發和引進保鮮技術突破運輸瓶頸,並着手推進海關註冊備案拓展海外市場,在規模化生産、技術創新等方面持續提檔升級。
但相比於“親戚”荔枝,紅毛丹還是顯得比較稀有。保亭紅毛丹科技小院調研數據顯示,全亞洲地區紅毛丹産量約為1368萬噸,其中印度尼西亞、泰國、越南産量排在前三位,中國産量僅有3.12萬噸,産量僅佔亞洲地區的0.2%。
物以稀為貴。近年來,保亭敏銳捕捉到國內高品質水果市場需求攀升的商機,扶持推廣紅毛丹規模化種植,並積極申報地理標誌和證明商標,保亭“紅毛丹之鄉”品牌形象逐步樹立。“保亭紅毛丹”先後獲得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並列入農業農村部精品農業品牌培育計劃,逐步向北京、廣州、深圳等國內大城市拓展市場。如今,紅毛丹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畝産量高價格穩,是保亭當地農民的“致富果”。

保亭農民在采收紅毛丹。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 攝
打造“潮玩IP”從土特産到文化符號轉變
“紅丹丹,太可愛了!”近日,在保亭七仙嶺全球熱帶水果博覽中心,游客鍾女士買下了印有“紅丹丹”IP的冰箱貼和鉤織玩偶,打算作為伴手禮送給親朋好友。
“紅丹丹”是保亭依託紅毛丹打造的IP網紅,以紅毛丹外形為核心設計元素,一身醒目的鮮紅色,一雙彎彎的笑眼,頭頂別着綠葉發箍,呆萌可愛。
依託“紅丹丹”IP,保亭研發有冰箱貼、玩偶、筆記本、水壺、布包等系列文創産品,以紅毛丹果為原料,研究出紅毛丹啵啵杯、玫瑰紅毛丹奶凍、老鹽紅毛丹等創意美食,解鎖紅毛丹的多種打開方式。
當前,保亭正在推動紅毛丹産業從賣原料向賣加工産品、賣“品牌”轉變,打造紅毛丹文化豐收季活動、開發觀光休閒游、度假養生游、採摘體驗游等農旅融合體驗業態,讓紅毛丹從“土特産”轉變為“潮玩IP”,一二三産持續融合發展,讓群眾富了口袋,“甜”了生活。
為進一步提高紅毛丹産業價值,保亭還聯合海南大學共建海南大學保亭研究院、紅毛丹科技小院,搭建創新性科研平台,圍繞綠色數字創新、熱帶農業種業技術研發、健康産業培育三大方向,通過科研項目針對紅毛丹種質資源開發不足、栽培和加工技術薄弱、品質特徵與加工特性不明、深加工技術和産品創新不足等問題開展聯合攻關,全面推動紅毛丹産業升級。
“依託保亭研究院和紅毛丹科技小院等創新平台,我們研發出多項綠色高效栽培、保鮮加工技術,並開發紅毛丹酸奶、紅毛丹罐頭、紅毛丹籽油、紅毛丹籽澱粉、紅毛丹果皮提取物抗衰噴霧等7個新産品。”海南大學保亭研究院院長張偉敏介紹,該研究院還將積極聯合相關企業孵化紅毛丹産業集群和聯盟,服務區域産業發展。
張偉敏認為,保亭紅毛丹産業已初步形成從種植、加工、銷售到品牌建設的全産業鏈。隨着産業體系不斷完善,運輸、深加工及種質資源研發等産業發展瓶頸問題逐一被攻破,紅毛丹將從單純的農産品逐步演變為品牌特色、文化符號、旅游亮點、商業潮流。(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孫慧 實習生 吳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