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從林下套種到精深加工,多方合力從加工、科研等環節完善産業鏈
海南40萬畝益智果提升“含金量”
近日,一場大雨過後,琼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灣嶺鎮鴨坡村的橡膠林下,一串串的益智果壓低枝頭,即將迎來收穫。
“今年益智鮮果的田頭價7.5元每斤,價格還是可以的!”鴨坡村村民張仲奇看著自家橡膠林裏套種的益智,心裏已經開始盤算今年的收成。
益智,是中國“四大南藥”之一,是優良的藥食兩用植物,也是優質的林下經濟作物。近年來,我省依託豐富的森林資源,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鼓勵農戶在橡膠林等人工林中套種益智,實現一地雙收,助力農民增收。同時,我省林業、農業等領域科研機構聯合攻關,挖掘本地益智種質資源,將科技成果轉化為市場應用,延長益智的精深加工産業鏈,將小小的益智果變為帶動農民增收的“致富果”。
林下套種益智
“經濟+生態”效益增收
早晨天濛濛亮,在五指山市毛陽鎮牙胡村青介村民小組,村民王秋麗吃完早飯,背上籮筐來到自家橡膠林,開始采收益智果。
“益智都是套種在橡膠林地下,不需要投入很多的人力物力,采收之後也會有採購商到村裏收購,非常方便。”王秋麗説,收成好的時候,一畝林地能采收200斤鮮果,晾曬出40斤左右的乾果,每斤乾果價格在30元左右,一畝橡膠林能增收約1200元。
中部山區林地多農田少,在林地裏套種益智發展林下經濟,可將資源劣勢變為優勢,實現生態、增收雙贏。據介紹,整個毛陽鎮林下套種益智兩萬畝,現在有1.5萬多畝陸續進入了挂果采收期。
不只是五指山市,琼中、白沙等中部山區也推廣種植益智。在琼中紅毛鎮黎湊村,73戶農民在林下種植益智,並在益智林裏養殖蜜蜂,采收“益智蜜”。一地多收,增收致富,讓當地農民在村裏蓋起了一棟棟漂亮的小洋樓。
延長精深加工
實現聯農帶農增收致富
益智在全省種植總面積約40萬畝,佔全國益智種植面積的40%。在確保産量基礎上,我省布局益智精深加工産業鏈,為益智産業化奠定發展基礎,讓益智果成為名副其實的“致富果”。
在琼中灣嶺農産品加工物流園的展示中心,益智酒、益智蜜餞、益智仁等加工産品擺放在展示櫃上,吸引來客參觀。作為海南益智的主産區,琼中引入加工企業、扶持專業合作社,探索益智精深加工,拓展益智市場銷路。
“琼中是海南益智的主産區,我們看中了當地的益智資源,在這裡投資建設了益智酒加工廠,預計今年6月可投産,可給當地提供200多個就業崗位。”海南正生堂健康産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蔡傳孟介紹,該企業專注益智、牛大力等南藥資源研究、良種繁育、標準化示範種植以及深加工等産業鏈發展,琼中南藥加工項目三期全部落地投産後,預計年産值可達到3億元。
科研機構聯合攻關
挖掘種質資源市場價值
海南是益智的主産區之一,但長期以來,我省益智資源家底不清,沒有主栽良種,益智的功效、成分、標準等不夠清晰,精深加工産業鏈短缺,産品開發的附加值還有待提高。
近日,由省科技廳與五指山市人民政府聯合發起的“五指山益智遺傳資源挖掘利用與功能性産品創制”項目啟動,省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雲南農業大學、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等科研機構參與,項目內容包括建設益智資源圃、收集保存優異益智種質資源;培養研究生為其相關領域輸送人才;針對益智遺傳資源、功能成分提取等關鍵技術申請專利保護創新成果及推動技術創新應用;制定益智産品團體或地方標準,提升産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開發新産品提升益智産業附加值;制定優化益智産品生産工藝流程,推動益智産品的標準化和規模化生産等,希望通過技術創新助力海南益智産業高質量發展。
“對五指山市的益智資源進行系統評價、深度挖掘與培育,對功效成分解析、富集、製備與功能進行研究,精準開發新産品。”海南省農業科學院院長黃正恩介紹,此次項目啟動,將攻克五指山市益智産業共性關鍵問題,研發産業發展新技術、産業增效新模式,推動五指山市益智全産業鏈條延伸與産業附加值提升。(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孫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