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耕讀山房:“耕”出鄉村共享共富的新樣本-新華網


臨高耕讀山房:“耕”出鄉村共享共富的新樣本

2024-12-11   17:08:34
來源:新華網
字體:

  “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這首熟悉的歌曲,唱出了無數人對家鄉的深情厚誼。

  在海南省臨高縣東英鎮美鰲村委會黎安村,希望的田野不僅僅是歌詞中的意象,更是真實可觸的鄉村振興新畫卷。在這裡,耕讀山房成為這首歌的生動注腳。

  近年來,黎安村通過整合閒置資源、創新運營模式、傳承耕讀文化,共享發展理念,讓這片古老的土地在和美鄉村建設中煥發新活力。

  “耕心”

  理念先行,跳出傳統農莊 “小圈子”

  黎安村,一個擁有100多戶、500多人的自然村,世代以種植水稻、毛薯等農作物為生。然而,隨着時代的變遷,村裏的老齡化、“空心化”問題日益嚴重,村民們的收入普遍不高。面對這一困境,黎安村急需找到一條新的發展路徑。

  2021年,在黎安村土生土長的陳江豪看準鄉村振興建設契機,選擇回到家鄉創業。他決心利用黎安村得天獨厚的原生態風貌和農耕特點,打造一個農旅融合的文創基地。

  “我想帶領鄉親吃上‘旅游飯’,但是需要轉變村民的觀念。”陳江豪堅定地説道。

  與其它共享農莊不同,黎安村耕讀山房是一個村民能深度參與的共享農莊。這裡沒有“圍墻”,村民就是主人,是共享農莊的受益者,而非“局外人”。

  村民將閒置的土地、房屋等資源集中到村集體,以村集體名義參股,共同參與項目的建設與運營,從中獲取分紅。項目的投資均落地在黎安村,成為帶不走的資産,也改變了村容村貌。

  “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看到了這些變化,村民從心存疑慮到慢慢認可了這個項目。今年40歲的村民陳海松説:“村裏有了耕讀山房項目,村民致富有希望。”

  耕讀山房項目的落地,不僅帶來了經濟上的收益,更讓村民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較大變化。“過去,村民不會把廁所和屋子蓋到一起,如今也學着把民宿建到一塊了。”陳江豪感受頗深。

  過去,這裡的村民們習慣於傳統的農耕生活,對鄉村旅游、民宿經濟等新鮮事物持觀望態度。而現在,他們開始主動參與到鄉村旅游的發展中來,利用自家的宅基地、房屋等資源,參與到民宿的建設與運營中,享受到了鄉村旅游帶來的紅利。

  “耕地”

  盤活資源,解鎖聯農帶農 “新密碼”

  耕地,作為鄉村振興的基石,正在被賦予新的生命與活力。陳江豪團隊利用閒置土地,通過栽花種樹、再造稻田等方式,成功地將這些土地轉化為觀光農業、創意農業和生態農業的沃土。

  “我們就是要讓村裏的每一寸土地都發揮它的最大價值。”陳江豪説。在耕地的利用上,耕讀山房注重生態與産業的融合發展。不僅讓稻田成為游客暢談耕讀體會、體驗農耕文化的樂園,還建設了集研學實踐、親子活動、蔬菜採摘、手工陶藝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研學旅游基地,讓游客在體驗中感受農耕文化的深厚底蘊。

  “孩子們來這裡體驗農耕,不僅可以體驗農村的生活,還能接觸到大自然。”一位來自海口的游客呂女士説道。

  有了耕讀山房這個項目,村民也從中找到了致富的機會,文明程度也有所提升。“我們家以前的老房子租給合作社,用來蓋成耕讀食舍。我在這裡打工,負責引導學生研學和後勤保障工作,每月有4000多元的工資。”黎安村村民陳學偉説道。

  “改造後的房子所有權還是村民的,每年還有租金收入,上班的村民還有工資性收入。”説起這個項目,陳江豪特別欣慰。

  同樣受益的還有隔壁魯義村的村民吳彩霞。她説:“我之前在海口負責客房管理,現在回來這裡上班,離家近,特別方便。”

  據了解,2023年投入運營至今,黎安村耕讀山房共計接待旅客約12萬人次,實現營業額約900萬元,為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

  “耕耘”

  創新模式,蹚出鄉村發展“新賽道”

  耕耘,是鄉村振興的不竭動力。在黎安村耕讀山房中,創新模式成為了推動鄉村振興的關鍵。

  “我們要打破傳統的旅游農莊模式,以“耕讀文化”為亮點來推動項目發展。”陳江豪分享道,黎安村耕讀山房不僅是一個鄉村旅游綜合體,更是一個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平台。在這裡,耕讀文化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傳承。

  “耕讀山房”不止於耕讀。在深度挖掘耕地稻田文化的同時,基地以中小學生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為主體,根據實際設計出了蔬菜採摘、手工陶藝、美食餐飲、風情民宿等多個模塊,將農業與旅游業巧妙融合,打造具有黎安特色的耕讀勞動教育農文旅融合産業綜合體。

  “我們保留了最傳統的農耕特色,讓游客能體驗到水田中除草犁地插秧、泥塘裏抓泥鰍嬉戲等樂趣。同時,還結合現代元素,打造了集文化體驗、研學實踐、休閒度假為一體的項目。”運營經理王賓介紹道。

  在運營上,採取了村集體與企業合作的方式,村集體佔股40%,企業佔股60%,共同參與項目的建設與運營。這種合作模式不僅盤活了閒置資源,還確保了土地、房屋等固定資産的産權始終在村集體手中。“即使運營企業因經營不善等問題退出,項目沉澱下來的固定資産依然掌握在村集體手中,可以吸引新的社會資本入駐。”陳江豪説。

  未來,黎安村將秉持打造“鄉村CBD”的理念,融入到東英國際慢城的規劃建設中,聯動周邊特色産業與景區,構建以“慢生活”為主題的全域旅游産業體系。

  差異化運營為筆,聯農帶農為墨,多元合作為紙,在黎安村耕讀山房,沒有其它共享農莊的“圍墻”,當地村民積極參與、共享共建,“耕”出共富的美好未來。(王賢)

【糾錯】 【責任編輯:王雯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