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三亞的全國首家運動會官方特許商品展示廳,用塑料瓶製作的手提袋格外醒目。通訊員 黃東光 攝

用塑料瓶製成的筆。通訊員 黃東光 攝

運動會龍舟項目海南代表隊(女隊)在三亞河上備賽。通訊員 陳曉旅 攝
原題:三亞以“綠”為底,提升辦賽含“金”量
綠色盛會 別樣風采
名為“生態之火”的火種點燃,展現各民族堅持綠色發展,攜手創建美好家園的願景;可燃冰作為燃料的火炬熊熊燃燒,不僅意蘊豐富,而且突出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交通運輸保障中的新能源車輛佔比約60%,大力推廣綠色低碳出行……這是三亞綠色辦賽的生動實踐。
10月15日,距離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以下簡稱運動會)還有38天,三亞不斷傳遞出綠色低碳的新風尚。
“場館新升級、更低碳是運動會場館建設的一大特色。”運動會執委會場館建設部副部長黃垂覃向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介紹,運動會開閉幕式、民族大聯歡活動、競賽表演等21個場館場地均由現有場館改造而成。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落在三亞國際體育産業園白鷺體育場上時,這座外觀通體白色的建築愈發潔白透亮,優雅靈動。今年11月,運動會開閉幕式將在這裡舉辦。
白鷺體育場屋面膜結構施工採用的PTFE膜結構材料是該場館的一大亮點。“PTFE膜結構材料強度高、耐久性好、防火難燃、自潔等性能優越,還具有不粘性,已知的固體材料都不能粘附在其表面。”據運動會相關負責人介紹,PTFE膜結構材料不受紫外線影響,吸收紫外光後,玻璃纖維逐漸褪色,將越曬越白,適合紫外線強度高的三亞,能大大節約運動會籌備期間對白鷺體育場屋面膜的維護費用,實現節約、綠色、低碳辦賽。
提倡綠色出行,新能源車輛成主力。據了解,運動會執委會將籌集約1000輛車為運動會提供交通運輸保障,其中新能源車輛佔比約60%。運動會執委會交通運輸部車輛管理處處長趙玉華&&:“我們希望為運動會參與者創造更加便捷、綠色的交通環境,積極助推低碳環保出行。”
此外,運動會特許商品設計同樣重視傳遞生態環保的可持續發展理念,推出了環保主題系列産品:半個廢棄礦泉水瓶製成的運動會圓珠筆、1個廢棄水瓶製成的運動會挂繩徽章、9個廢棄水瓶製成的運動會手提袋……
作為重要辦賽理念之一,綠色貫穿着運動會的籌備過程。從競賽場館建設到運動會特許商品設計,從居民生活到城市建設,運動會綠意盎然。
在三亞河,常常能看見運動會龍舟項目、獨竹漂項目的海南代表隊在河上備賽訓練。這裡是運動會兩大項目的競賽場地。
三亞市水務局水利水電技術服務中心負責人原國偉&&:“自2022年以來,三亞開始對三亞河進行清淤,不僅是為了滿足運動會競賽需求,更是為了讓市民群眾共享生態環境治理成果,感受綠色辦賽帶來的實際收穫。”
如今,沿着三亞河踱步,眼前美景讓行人駐足,綠蔭夾岸的一道水流蜿蜒而行,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目光所至皆是波光蕩漾。
在三亞國際體育産業園周圍,綠色辦賽的理念同樣可感、可見。
今年7月,三亞國際體育産業園周邊環境整治提升工程竣工。工程範圍包含抱坡路、鹿城大道、體育中心北街以及抱坡東路等路段,其綠化種植以“綠”為底,以“花”扮靚,通過常綠樹種與開花喬灌木的多樣化搭配,形成獨具三亞特色的熱帶植物景觀。
此外,産業園周邊以健康步道串聯景觀節點,增加游園休憩空間,同時設置三亞特色景觀小品,以提供遮陰休憩場所,豐富場地觀賞性,實現賽事與日常休閒使用為一體的功能。
“三亞通過建設生態共生融合的鹿城特色綠化景觀,為滿足市民休閒、游憩、健身、綠色出行創造了綠色開敞空間,在提升城市品質的同時,推動全民健身的發展。”三亞城投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項目事業部負責人孫鴻能&&。
以“綠”為底,提升辦賽含“金”量。三亞多措並舉,讓綠色辦賽理念熠熠生輝。這一屆“綠意盎然”的運動會,值得我們期待!(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余佳琪 黃媛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