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省水稻産業技術體系“公坡香米”科企産學研創新基地。新華網發
近日,海南省蝦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在琼海市博鰲鎮莫村稻蝦健康生態養殖示範基地取得的顯著成效,成為科技助農、産業興旺的生動例證。
在博鰲鎮莫村,一項“稻+蝦”雙豐收的生態養殖模式正悄然改變着當地農民的生活。短短40天,小龍蝦畝産量高達210斤,畝産值超過6000元,同時,水稻種植也預計將迎來豐收,畝産量可達800至1000斤。這一創新模式不僅大幅提升了土地利用率和經濟效益,更激發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這僅是海南省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助力産業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海南省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從無到有、從弱到強,構建起包括檳榔、地方雞、石斑魚、地方豬、荔枝、芒果、冬季瓜菜、胡椒、水稻、蝦在內的10個省級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通過科技賦能,精準對接産業需求,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海南省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以農産品為單元,以農業全産業鏈為主線,打破科研壁壘,集聚優勢科研力量,開展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研究、集成、試驗和示範。每個體系均獲得穩定財政資金支持,由首席科學家領銜,近百名專家參與,逐步覆蓋17個農業全産業鏈,形成了從産地到餐桌、從生産到消費、從研發到市場一體化的創新鏈條。

養殖場飼養的潭牛文昌雞。新華網發
在文昌市,地方雞産業技術體系與海南(潭牛)文昌雞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功研發“文昌雞育繁推一體化技術”,顯著提高了文昌雞的産蛋性能和商品肉雞出欄上市率,為企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在海口市統歷嶺常年蔬菜基地,新品種苦瓜“熱科3號”的推廣種植,不僅豐富了市場供應,還顯著提高了農戶的經濟收入。
海南省農業農村廳農業科技處負責人&&,産業技術體系通過經費穩定支持、産業需求導向和科研隊伍凝聚,有效解決了科研無序競爭、資源浪費、與産業脫節等實際問題,逐步推動實現科技服務産業的最終目的。
此外,海南省還積極探索“體系+公司+農戶”模式,通過科企合作、産學研融合,輻射帶動當地農戶發展特色産業,實現共同富裕。在文昌市公坡鎮,“公坡香米”種植基地在水稻産業技術體系的支持下,成功入選全國第二批農業生産“三品一標”典型案例,成為海南農業品牌的一張亮麗名片。
為更好地服務支撐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發展,海南省農業農村廳將不斷提升體系服務水平,發揮制度優勢,錨定産業需求,堅持問題導向,突破技術瓶頸,加快建立“科技-産業-金融”良性循環機制,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為促進産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撐。(岑丹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