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強颱風“摩羯”登陸後,海南省火龍果全産業鏈遭受到嚴重衝擊。近日,海南省農業農村廳迅速制定併發布了《海南省火龍果全産業鏈颱風災後恢復生産實施方案》,旨在迅速恢復受強颱風“摩羯”重創的火龍果種植園生産能力,減少災害損失,保障火龍果産量和品質。
據統計,此次颱風對海南中北部地區的火龍果産業造成了嚴重影響,文昌、海口、臨高、澄邁、儋州、白沙黎族自治縣、昌江黎族自治縣等地受災面積總計約32700畝,約佔全省火龍果種植總面積的五分之一。主要受損情況包括大棚倒塌、灌溉管道和電力設施損壞、火龍果植株倒伏、斷枝落花以及淹水等,預計全省火龍果因災減産約7%,直接經濟損失超過3億元。
為有效應對災情,海南省火龍果全産業鏈組建了由産業鏈負責人、技術團隊專家、作業人員及金融服務人員組成的實施團隊,全面組織、協調和監督災後恢復生産工作。技術團隊匯集了修剪、植物營養、土壤改良、病蟲害防治等多個領域的專家,為受災果園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支持。
實施方案明確了六個階段的恢復生産步驟:災害損失評估、緊急處理與清理、植株修復與土壤管理、病蟲害防治與施肥管理、花果管理與後期維護,以及長遠謀劃。各階段工作緊密銜接,從災害發生後的第一時間開始,逐步推進果園的清理、修復和重建工作。
在資源需求方面,方案詳細列出了所需的物資資源、人力資源和資金預算,包括有機肥、複合肥、竹竿、木棍、維修工具等物資,以及果園清理工人、支架修復工人、施肥施藥工人等人力資源。同時,金融服務人員也將為災後恢復生産提供貸款、保險等金融支持。
為確保實施效果,海南省建立了嚴格的監督與評估機制,定期對災後恢復生産工作的各個環節進行現場檢查,並根據火龍果植株恢復率、病蟲害發生率、果實産量和品質等評估指標,及時調整實施計劃中的不足之處。
海南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通過此次災後恢復生産實施方案的實施,將力爭在10月份恢復火龍果的生産,並在明年春季前通過補充新的結果枝,使其恢復到原來的生産水平。同時,將持續組織産業鏈專家對受災果園進行精準指導並跟蹤管理,研究制定火龍果産業鏈發展三年行動方案,推動火龍果産業健康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