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深藍寶藏—南海西北陸坡一二號沉船考古成果特展”新聞發布會在海口舉辦。該展覽將於9月27日下午在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開幕。屆時,沉睡在深海1500多米、歷經400多年的出水文物408件(套)將首次公開亮相。
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的考古發現,是2023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也是世界級的考古發現,遺存文物數量龐大,品類豐富,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此次展覽是南海海域深海考古調查成果的專題展,也是國內首展,將展示“考古+旅游”的跨界融合成果,開闢了深海“考古+旅游”的新賽道。
本次展覽設在南海博物館南區三層6號展廳,面積近1000平方米,內容分為“探淵尋珍”“水府琳瑯”“巧繕煥新”三個部分。將展出兩處沉船遺址出水文物408件(套),還有故宮博物院等借展文物34件(套),共計展出442件(套)。這次展覽將全方位呈現考古發現、發掘過程、科技應用和成果,打造沉浸式深海考古之旅。
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二級巡視員楊武介紹,本次展覽中最受矚目的展品是琺華彩瓷器,總共有13件(套)精品展出。此外,展覽還將展出“丙寅年造”款紅綠彩碗,證實沉船屬明代正德時期(公元1506年),反映南海貿易航線的貢獻。
本次展覽免費開放,無需提前預約,觀眾憑身份證、社保卡等有效證件即可從閘機刷證入館參觀。
為豐富觀展體驗,打造博物館旅游熱點,此次展覽還推出了系列配套活動,並研發了深海考古主題系列文創産品。(羅淑淇)
【糾錯】 【責任編輯:王雯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