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海旱作水稻首次在晚稻時期試種成功-新華網


琼海旱作水稻首次在晚稻時期試種成功

2024-08-28   08:18:59
來源:海南日報
字體:

  原題:琼海旱作水稻首次在晚稻時期試種成功

  撂荒地種晚稻畝産達1149斤

  第一包重41.7斤,第二包重46.75斤……8月27日上午,在琼海市嘉積鎮龍壽洋一片農田裏,農戶黎學冕將剛收割的稻穀放在秤上,稱完後,得出了一個讓她驚喜的數字——濕谷畝産1149.9斤!隨着數字的公布,現場傳來一陣歡呼聲。

  時間撥回到3個多月前,黎學冕在這片面積為25畝的撂荒農田進行了旱作水稻播種,這次水稻栽種直接跳過了水浸田、育秧等步驟,選用了“旱優78”旱種稻種,並利用新型農機直接將種子種在旱田之中。

  如今,沉甸甸的稻穗壓彎了枝條,旱作稻田迎來豐收。當天,農業技術人員和種糧大戶共同見證了這片水稻的豐收測産,最終結果讓大家喜出望外。

  “以往,晚稻容易受颱風、高溫、病蟲害等因素的影響,畝産只有800斤左右。”琼海市嘉積鎮農業辦主任李明華介紹,旱種水稻不僅提升了産量,還節省了育秧、運秧、插秧等過程,節約了種糧成本,對於很多面臨水源不足、引水困難等問題的農田,以及撂荒耕地來説,是一個非常值得推廣的種植方案。

  負責此次旱作水稻種植的種糧大戶黎學冕算了一筆賬,傳統水田需要進行育秧移栽,這裡面就會産生育秧盤、人工移栽等費用,而通過旱作技術升級後,這些成本全都可以省下了。“省下的就是賺到的,我們種植管理效率還提升了。”黎學冕興奮地與記者分享。

  這是琼海市嘉積鎮旱作水稻首次在晚稻時期試種。事實上,旱種水稻作為一種輕簡化栽培方式,已經在其他種糧大省陸續推廣,農業科學工作者通過育種技術,不斷改良稻種屬性,提高其環境抗逆性,研究出了眾多適宜降水量少、農田水利條件差,且口感品質優異的優新稻種。

  “節水型抗旱稻從種質創新的角度,使水稻生産擺脫了對水資源的過度依賴,拓寬了種植空間,是在綠色發展目標下保障糧食安全的成功嘗試。” 嘉積鎮黨委副書記何志慧&&,節水型抗旱稻改變了傳統種植模式,實現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為調整優化種植結構、增收增效提供了科技支撐,特別是拓展了水稻種植空間,為復墾耕地提供新的種植選項,對保障糧食安全、緩解人地矛盾、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有了這次好的豐産成績,黎學冕的種糧信心更足了。“明年我們計劃更大面積採用旱作水稻種植方式。”黎學冕説。(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子儀)

【糾錯】 【責任編輯:張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