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三亞市西部,崖州區以其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深厚的人文底蘊,正成為鄉村振興和基層治理的生動實踐地。
隨着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崖州區面臨着老舊村落與新興社區並存、人口結構日益複雜的挑戰。針對這些挑戰,崖州區以加強基層治理為核心,採取了一系列創新舉措,推動鄉村治理邁向新高度,讓文明與幸福在群眾心中生根發芽。
積分制激發鄉村治理新活力
在崖州區梅西村,一場由“積分制”引發的鄉村治理變革正在悄然進行。村民們通過參與庭院美化、人居環境整治及村內各項活動,獲得積分並兌換成實物獎勵,這一創新模式極大地激發了村民的參與熱情。

近日,村民張壽欽及家人因積極參與村莊衞生管理,榮獲“文明衞生戶”稱號,並通過崖州區鄉村治理App小程序在線成功申請到了積分獎勵。目前,梅西村已有202戶村民註冊了崖州區鄉村治理App小程序,參與率達到100%,總積分高達6925分,已兌換積分2206分。
“下一步,我們準備根據村民的意願和本村實際,在積分條例中增設更多細則分類,讓更多村民參與到積分制中來。”梅西村委會工作人員孫展超&&。
積分制不僅激活了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熱情,而且通過具體的獎勵機制,有效提高了村莊整體的環境質量和居民的生活質量。同樣,在崖州區大蛋村,村民們在積極參與的同時,也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這種模式增強了他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每天堅持運動,登錄小程序參與學習強國,參加村裏的活動都能積累積分來兌換獎品,我們挺高興的,既能把大家聚在一起團結起來,又能讓大家感受到村委會管理的用心。”前來村委會兌換積分禮品的村民王明娜説道。
自開展積分兌換活動以來,大蛋村累計積分已達14454分,激活率達79.7%,戶參與超50%。
鄉村治理“積分制”的有效落實,讓鄉村治理從“獨奏曲”變為“大合唱”,以“小積分”兌出鄉村新風貌。大蛋村駐村第一書記王可&&:“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細化積分細則,做好分類引導,然後讓村民既有參與感,又有獲得感,進而達到鄉村治理共享共治的效果。”
網格化管理延伸服務觸角
崖州區全面推行網格化管理,共劃分32個網格,每個網格均配備專職網格員。這些網格員如同社區的“神經末梢”和“毛細血管”,深入社區村落,及時掌握人口動態、治安狀況、環境衞生等情況,有效為村民解決問題,傳遞惠民政策和法律法規,為鄉村治理的和諧穩定打好基礎。

“我們網格員的工作就是入戶走訪,了解村民情況,統計外來人口,巡查街道、田間、橋梁等。”三更村網格員陳郭郭介紹,作為一名黨員,自己要帶頭了解群眾需求,幫助他們解決困難。
在剛完成部分搬遷的大蛋村,網格員便成為了連接新居與老居之間的“橋梁”與“紐帶”,讓村民在搬遷後的新生活中感受到了更多的溫暖和關懷。他們的身影頻繁地穿梭於這兩片區域之間,無論是發放政策宣傳手冊,進行安全隱患排查,檢查環境衞生,還是看望關心困難群眾的生活狀況……網格員們都親力親為,確保每一項工作都落到實處。

崖州區域網格化管理工作,不僅覆蓋了村民的日常需求,還深入到了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為了確保網格化管理工作的順利高效進行,崖州區構建了一套完善的網格員管理機制。這一機制通過制定科學合理的獎懲管理辦法,不僅明確了網格員的職責和任務,還通過設立考核標準,有效激發了網格員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崖州區還注重網格員的培訓與教育,不斷提升他們的專業素養和服務能力,確保他們能夠更好地為村民服務。
在信息化建設的推動下,崖州區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提高網格化管理的智能化和精細化水平。通過搭建數字化平台,網格員能夠更加高效地收集、整理和分析各類信息,為決策提供有力支撐。此外,這些技術手段還使得村民能夠更加便捷地享受到各類服務,這種做實做細做優的網格化服務,真正實現了“小網格”內的“大幸福”。
多元化治理構建社會治理新格局
在崖州區崖城村的基層治理實踐中,婦聯組織以其獨有的溫柔與堅韌,成為推動鄉村治理多元化進程中的一抹亮麗風景線,為鄉村社會注入了勃勃生機與豐富色彩。

村婦聯不僅是政府與村民間不可或缺的溝通橋梁,更是促進鄉村和諧進步、助力女性全面發展的重要推手。通過一系列精心設計的活動,婦聯深刻展現了其在提升村民綜合素質、促進文化傳承與創新、以及營造和諧鄉村環境方面的關鍵作用。
“隨着現代科技的日新月異與國際藝術元素的融入,蝶骨巴特藝術正變得愈發多元且環保,其製品如蝶骨巴特包,完美融合了美學與實用功能……”近日,崖城村婦聯成功舉辦了一場“巧手匠心·蝶骨巴特包製作——女性素質提升活動”。活動中,主講人薛佳雯老師娓娓道來,向到場的女性村民詳細講解了蝶骨巴特包的歷史淵源與獨特魅力。
此次活動吸引了眾多年滿18周歲的女性村民踴躍參與,不僅在提升女性技能素養、豐富業餘生活方面取得了顯著效果,更讓參與者在親手製作的過程中,深刻體驗到了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與自我價值的實現。
崖城村兩委幹部王玲麗&&:“我們將繼續策劃並組織更多元化的活動,如親子互動、女性技能培訓、安全知識普及等,旨在搭建更多交流平台,讓村民在積極參與中增進相互理解,提升個人技能,攜手共創和諧美好的鄉村環境。”
此外,崖州區還創新性地實施了“民意清單”制度,確保村民的聲音能夠被迅速傳遞,訴求與建議能夠直達政府部門,為政府決策提供了更加民主、科學的參考依據。同時,通過“三亞市基層公權力監督平台”,及時發布村務信息和活動通知,使基層治理工作更加貼近民生。

通過不斷深化多元化治理的探索與實踐,崖州區正穩步構建着一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在這裡,一個個看似微小的活動匯聚成了推動鄉村發展的強大動力,激發了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熱情與創造力;而“民意清單”制度則如同一座堅實的橋梁,讓政府決策更加精準對接群眾需求,基層治理工作因此變得更加高效。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了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重要性,為崖州區的基層治理工作指明了方向。在黨建引領下,崖州區多個部門齊心聯動,基層政府群策群力,共同為崖州區的發展貢獻力量。
通過創新基層治理模式和手段,崖州區成功動員了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基層治理工作,構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在這一過程中,“小積分”匯聚成海,激勵着每一位居民向善向美;“微網格”織密社會治理的經緯,讓服務觸手可及;“多元化”的治理手段則形成了強大的合力,有力推動了崖州區基層治理工作的深入開展。
展望未來,崖州區將繼續堅持問題導向和群眾需求導向,在黨建引領下不斷創新基層治理工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努力為群眾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王雯君、江鈺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