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文昌市採取一系列有力舉措,積極盤活撂荒地,配套完善灌溉、交通等基礎設施,不斷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産能力,助推鄉村振興。
在公坡鎮水北村春桃坑,金黃色的稻穗隨風搖曳,種糧大戶余盛亮駕駛着收割機在稻田中忙碌,切割、脫粒、粉碎稻稈一氣呵成,不到十分鐘就完成一畝稻田的收割。余盛亮今年與文昌海盛悅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種植300多畝香米,最高畝産達1400多斤,他計劃明年擴大到1000多畝。

“公坡香米”是文昌市重點打造的品牌産業,目前全市種植面積達5510畝。文昌市積極引導農戶轉變種植模式,鼓勵村民流轉土地,培育種糧大戶,全市共有11個新型經營主體、48家農機大戶參與撂荒地復耕復種行動7750畝。文昌海盛悅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傅後全&&,公司將以“公坡香米”區域公共品牌為抓手,通過三年努力開發撂荒地2萬多畝,帶動培訓500個新職業農民共同發展。
文昌市還積極推動農田水利和高標準農田建設,今年總投資6190萬元,建設高標準農田1.73萬畝,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0.5萬畝,逐步解決農田水利“最後一公里”等“短板”問題。公坡鎮黨委委員鮑海天介紹,鎮裏通過“六水共治”等工作解決農田灌溉問題,新建一系列配套設施,完善香米産業鏈,以村委會流轉土地引進企業種植水稻,增加村集體收入,盤活撂荒地。
2023年,文昌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1.07萬畝,完成省下達任務的100.2%,同比增長5.3%;總産量12.61萬噸,完成省下達任務的100.07%,同比增長4.9%。未來,文昌市將在産業鏈各環節招引、培育更多優質市場經營主體,延鏈、強鏈、補鏈,推動優質稻米産業高質量發展。
文昌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楊偉波&&,將落實糧食安全重任,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推廣優良品種,依託機械化實現規模化、産業化,做好春季農業生産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為全省發展貢獻文昌力量。(韓彩虹、符賀、孫鴻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