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推行南繁用地“分時託管”與農戶土地“分時出租”
三亞打造稻菜輪作“3.0版”
三亞“錢糧雙豐收”示範現場會近日在崖州區鎮海田洋舉行。今年三亞將結合冬季瓜菜生産和南繁科研育制種季節性用地特性,因地制宜在崖州區持續推廣3.52萬畝科學輪作模式,推行南繁用地“分時託管”與農戶土地“分時出租”等模式打通錢糧豐收路徑,科技引領打造高産生態良田,助力保障糧食安全。
今年三亞重點打造的菜稻輪作“3.0版”中,“菜+稻+綠肥”通過引導農戶調整種植行為和結構,達到提高土地復種指數和産出的目的;“南繁+稻+綠肥”模式推進落實南繁基地分類使用、分時用地需求,通過與科研院所、高校合作,盤活6785畝南繁科研夏秋季閒置用地;探索新打造的“果+稻+綠肥”“花+稻+綠肥”多樣輪作模式和“魚稻共生”“蝦稻共生”“蛙稻共生”等種養結合新模式,一田多收,減肥減藥,穩糧增收,培育糧食生産新模式。
為讓良田多出産,三亞菜稻輪作“3.0版”精心打造集“良種推廣、良法應用、良田示範”於一體的千畝高産優質水稻示範基地,積極轉化南繁科研成果,大力推廣優良品種,實現葛68優9938、紅香優3號、久久新香、特優3301、中科西陸4號等優良品種全覆蓋;全力推進水稻“全程機械化”良法示範,集中規模化推廣“機耕整地-工廠化育秧-機械插秧-無人機植保-機械采收-機械烘乾”機械化生産全過程;着力打造生態良田,推進綠肥沃土工程,機械化深耕還田等方式,改善耕地土壤環境,有效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減少化肥使用量,土壤環境得到有效保護,形成菜稻輪作良性循環。
“通過實施菜稻輪作,農民種糧意願不斷增強,助推糧食生産實現面積和産量‘三連增’,2024年崖州區水稻種植面積預計增産4106.6噸;農民收益實現‘三次收’,即耕地一年三種,農民可享有瓜菜生産、地租、務工等收入,每畝地累計可收2.45萬元,有效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農業産業升級。”三亞市崖州區有關負責人&&。
據悉,三亞從2022年開始探索運用耕地“菜+稻+綠肥”“南繁+稻+綠肥”多種輪作模式,打造千畝良種良法示範基地,助推南繁科技成果轉化,實現農民增收,糧食增産提質,持續推動鄉村振興。(記者黃媛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