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施茶村:石頭縫裏種出好日子-新華網


海口施茶村:石頭縫裏種出好日子

2024-04-06   08:36:01
來源:海南日報
字體:

日前,在海口市石山鎮施茶村火山石斛園,村民對石斛進行管護。海南日報記者 張茂 攝

  原題:海口施茶村因地制宜探索産業振興新路徑,石斛種植規模擴至1400多畝——

  石頭縫裏種出好日子

  4月逢春,萬物蓬勃生長。

  海口市秀英區石山鎮施茶村迎來了又一波旅遊高峰。黢黑的火山岩裏,白粉色的石斛花開得正盛,和遊客們的笑臉相互映襯,格外動人。

  2018年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施茶村考察時強調,鄉村振興,關鍵是産業要振興。要鼓勵和扶持農民群眾立足本地資源發展特色農業、鄉村旅遊、庭院經濟,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農村基層黨組織要成為帶領農民群眾共同致富的主心骨和堅強戰鬥堡壘。

  朝著習近平總書記指明的方向,海南以黨建引領為主要抓手,以産業振興為突破方向,遵循産業發展規律,圍繞“農”字做足文章,推動特色種植養殖業、農産品深加工、鄉村全域旅遊等三次産業聯動,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增收致富,蹚出了一條具有海南特色的鄉村振興路。

  其中,施茶村黨組織緊緊抓住特色産業這個“牛鼻子”,大規模種植“仙草”石斛,不斷提升全産業鏈的技術水準,再通過農旅融合進一步拓寬産業發展空間。6年來,當地石斛種植規模從200畝擴大到如今的1400多畝,村民每人平均年收入從彼時的1萬余元躍升至2023年底的3.4萬元。

  引種石斛:

  制約發展的“痛點”變“突破點”

  送到府的錢還有不想要的?52歲的施茶村村民蘇麗妹就不想。

  不久前,施茶村為土地入股種石斛的村民發分紅。蘇麗妹也入股了5畝地,但她卻盤算著另一件事:“能不能把分紅折算成石斛産品,按成本價給我?”

  作為施茶村火山石斛園(以下簡稱石斛園)的一名銷售員,石斛産品賣得好不好,蘇麗妹最清楚不過。“很多大客戶,回頭客也不少。”4月1日下午,帶完一波遊客後,蘇麗妹向海南日報記者袒露心聲,“客人多,我們也忙,但是忙得踏實、幸福。”

  幹農業搞種植,肥沃的土壤是第一要素。但施茶村2萬余畝土地,九成以上都被火山岩覆蓋。這也直接導致了過去施茶村的貧窮。沒有産業,蘇麗妹只能靠打零工維生,她記得最久的一次自己有兩三個月沒活幹,“在家閒得心慌。”

  蘇麗妹的困境也是大多數施茶村村民曾經的困境。

  當地各級基層黨組織苦苦尋覓、多方考察,終于引進了符合當地實際的特色産業——石斛。

  石斛是我國傳統中藥材,剛好適合種在石縫裏。“經過有關方檢測,火山石斛含有的藥用成分高于國家標準1.5倍,且富含微量元素。”海南勝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勝嶸公司)總經理、海南勝嶸石斛資源開發研究院副院長戴軍介紹。

  火山石,這個過去制約施茶村發展的最大缺點,一下變成了最大的資源、産業振興的“突破點”。隨後,火山石斛種植逐漸規模化,形成了施茶村的特色産業。

  在擴大種植規模的同時,施茶村黨委在上級黨組織支援指導下持續打造“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模式,一批黨員成為了産業發展帶頭人,組建起了專業合作社,形成了一條涵蓋組培、育苗、種植、深加工、科研的全産業鏈。

  紅火的産業帶來紅火的日子。蘇麗妹也順利當上石斛園銷售員,每個月領3000元固定工資,年底還能領分紅。

  “我更願意要石斛産品,就是因為供不應求,還能拿來送親朋好友,有面子。”蘇麗妹把記者帶到一盆石斛盆景前,仔細聞了聞,“真香!”

  石斛之所以“香”,實則“香”在特色,在于“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特色”和“高效”是海南農業高品質發展的鮮明特徵和根本路徑。近年來,我省不斷加大石斛等新品種培育和推廣力度,為海南農民增收擴寬渠道的同時,不斷豐富全國人民的“菜籃子”“果盤子”。

 返鄉創業:

  搶抓機遇讓“流量”變“留量”

  不同于父輩年輕時總是羞于提起彼時貧困的家鄉,32歲的洪強交新朋友時經常會自豪地主動提一嘴:“我家是施茶村的。”不但如此,他還辭掉了市區的工作,返鄉創業。

  洪強家在142縣道上,和火山口國家地質公園(以下簡稱火山口)在同一條路上。過去,去火山口的遊人來來往往,洪強只能眼巴巴望著。

  2018年以後,施茶村的火山石斛聲名遠揚,許多遊客慕名而來。如何把熱鬧一時的“流量”變成長久可持續的“留量”?心裏有了答案後,洪強馬上行動起來,把自家庭院打造成具有本地火山民居風情的農家樂,招牌菜就是與石斛相關的菜品,“面子”“裏子”都富有當地特色。

  鎮村兩級基層黨組織考慮得更加長遠:如何抓住這個機遇,圍繞石斛發展起更多的産業?他們牽頭打造了一條20公里長的火山特色旅遊路線,連通古村落遺址和火山口及8個自然村,又打造了火山風情美食街,民宿、餐飲紛紛落地。每到周末節假日,村裏總是車水馬龍,遊人如織,農家樂不愁客源。

  施茶村黨委書記洪義乾告訴記者,光是2023年,施茶村就接待遊客80.42萬人次,實現營收3177.57萬元。

  家鄉變化激發了年輕人的熱情。如今,和洪強一樣返鄉創業的本村年輕人已經有30多人,大多從事著和旅遊服務有關的工作。洪強透露,自家廚師也有從市區辭職回來的,“工作離家近,工資水準也不比市區低,大家肯定願意回來。”

  “現在別人都羨慕我們,我們也對家鄉特別有歸屬感。”洪強説。

  施茶村的變化,是我省發揮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增強鄉村振興人才支撐,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的一個縮影。6年來,我省相關部門出臺了《加快發展鄉村旅遊的意見》等係列政策文件,制定《鄉村民宿服務品質等級劃分與評定》《海南省鄉村旅遊度假區認定》等標準,促進鄉村旅遊發展。截至2023年6月,海南椰級鄉村旅遊點達到255家。

  向“新”發力:

  推動産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草木勃發的季節,勝嶸公司運營總監曹春光忙得腳不沾地——先是3月帶著勝嶸公司研發的10多種石斛産品參加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現在又在為參加第四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做準備。

  勝嶸公司正是施茶村為了發展石斛産業引進的龍頭企業。經過幾年發展,累計培育馴化石斛種苗約1.4億株,火山石斛係列産品年銷售額達948.35萬元。

  “我們先後與國內多家知名科研機構進行深度合作,成功突破和掌握了石斛種苗繁育、原生態栽培和係列産品加工的核心技術。”戴軍告訴記者,企業通過加大科研創新力度,進一步推進了石斛的産業化,加快了培育新質生産力的步伐。

  戴軍領著記者來到勝嶸公司一樓大廳的展示臺,這裏擺放著該公司研發的各類石斛産品。他介紹,2023年,公司新研發了石斛原漿、石斛固體飲料兩個大類共8個産品,眼下正在申請專利。

  從大廳向外看,黝黑的火山岩上,石斛正開出搖曳生姿的花,意味著新一年的花期已悄然而至。

  新一年的路該怎麼走,施茶村已經有了新謀劃。

  施茶村黨委委員王呂州告訴記者,今年初,施茶村把鄉村振興銜接資金作為啟動資金,幫助農戶發展石斛種植等本地特色産業。

  而海南也在新的春天與未來相約:2024年,錨定建設農業強省目標,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建設和美鄉村“海南樣板”,以更快步伐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記者 習霽鴻 特約記者 陳創淼)

【糾錯】 【責任編輯:王雯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