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萬寧橋北村搭建“鄉村調解咖啡屋”,探索鄉村治理新模式
一杯咖啡解開村民煩心事
“糖和奶,都放。”近日,萬寧市南橋鎮橋北村“鄉村調解咖啡屋”,一間南洋風情草亭下,橋北村委會人民調解員王有光一邊詢問67歲村民陳秀英,一邊撕開煉奶和白糖包裝倒進一杯興隆咖啡裏遞給她。
接過咖啡的陳秀英,和同樣端起咖啡的村民陳學成,對視了一眼,倆人都笑了起來。
很難看出,不久前,倆人還因為土地和農作物糾紛,“鬧”到了村委會。
這是獨具橋北特色的鄉村糾紛調解回訪。由於毗鄰興隆華僑農場,橋北村村民們一直深受興隆咖啡文化的影響。2022年12月,橋北村黨支部牽頭,以“村集體+合作社”模式與海南吉納客咖啡有限公司合作成立“鄉村調解咖啡屋”,意在用一杯咖啡的輕鬆,解開村民的煩心事。
原來,2022年10月,年事已高的陳秀英將自家5畝地,以每年4000元的價格承包給同村的年輕人陳學成。“當時我們約定,第一年讓她(指陳秀英)慢慢把地裏的農作物處理掉。”陳學成説,今年10月底,一年之約已到,着急翻地種植的他,在沒有知會陳秀英的情況下,直接把尚未移走的23棵檳榔苗砍掉了。
11月1日,到地裏準備移植樹苗的陳秀英發現土地上空空如也。在了解情況後,她立即撥通王有光的電話,希望村裏能就此事進行調解,並要求得到賠償。
11月2日一早,王有光與橋北村黨支部副書記陳昌吉、監督委員董興勇一起,叫上陳秀英和陳學成,現場了解涉及糾紛的土地。在確認過事實後,大家把陳秀英和陳學成請到了“鄉村調解咖啡屋”。
“咱們進咖啡屋慢慢説。”幹部們為兩位當事人分別端上一杯熱乎乎的興隆咖啡,讓二人坐下來好好商量。
喝着咖啡,王有光談起陳秀英患有基礎病、不能勞作的老伴兒,6年前因病去世的二兒子和留下的一對孫子。聽到這些,陳學成涌上一股歉意:“這件事我確實有錯,應該提前跟她説一下,我願意賠償。”
“那就按每棵50元吧。”看到陳學成的態度,了解到這個年輕人目前僅靠當割膠工謀生,陳秀英也緩和下來,在同類檳榔苗市場價60元到80元不等的情況下,提出了低於市場價的賠償價,總計賠償款1150元。
“考慮到涉及的5畝地一直沒有劃定具體界限,為了避免以後新種植農作物再次引發糾紛,我們提出劃清界限,在界限處倆人各退讓一定距離,留出一條不用於種植的生産路。”王有光説。
在咖啡的醇香中,已在賠償問題上達成一致的倆人,痛快地各讓出50厘米。
11月28日,剛領到工資的陳學成,就拿着一沓現金,走進了陳秀英的家,鄭重地把1150元賠償款交到她的手上。
“當時我正在割斑蘭葉,突然收到這筆錢,特別開心!”時間拉回12月6日,陳秀英邊回憶,邊喝下一口甜滋滋的咖啡。
“事情解決了,心裏就是輕鬆!”陳成學放下咖啡杯,撓了撓頭憨厚地笑了起來。
輕鬆的笑聲和香濃的咖啡味瀰漫中,咖啡屋墻上“沒有什麼矛盾是一杯興隆咖啡解決不了的”一排字格外醒目。
“11月底,我們還利用咖啡屋外墻,打造咖啡文化和法治知識相融合的文化長廊,選擇矛盾糾紛典型案例,開展法治宣傳活動,使矛盾糾紛化於未發、止於未訴。”王有光介紹,今年以來,橋北村共成功調解各類糾紛18樁,其中7樁正是通過“鄉村調解咖啡屋”順利解決;該村還把咖啡券列入鄉村治理積分,村民可憑藉積分兌換咖啡消費券,截至目前已發放740張。(記者 李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