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拓寬強師之路 築牢教育之基
——海南推動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工作綜述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強教必先強師。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站在戰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認識教師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始終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立教之本、興教之源”的基礎性工程來抓,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着力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
一份份文件&&、一項項措施落地、一次次行動開展,加速推動了海南教師隊伍量質齊升,切實增強了全省廣大教師“為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貢獻教育智慧和力量”的使命擔當,開創了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工作新局面。
築巢引鳳
廣納教育人才 打造“詩和遠方”
兩張照片,記錄了琼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紅毛希望小學的“大變樣”:一張是過去校內雜亂的荒地,塵土飛揚、雜草叢生;另一張是幾年後的現在,學校有了開闊的操場,碧綠的草坪、嶄新的跑道映入眼簾。
照片的拍攝者——來自湖北的韓永春於2016年通過海南省“好校長、好教師”引進工程,競聘成為紅毛希望小學校長。這些年來,他一次次上門家訪,給當地家長“上課”,以改變家長漠視教育的觀念;通過改造建設紅色老區資料陳列室、開發民族特色校本課程等,為學生開創一片美育的天地,還為琼中女足輸送了一批批“好苗子”。
如今,韓永春心中的願景——“把紅毛希望小學辦成最美學校”也逐漸成為現實。
教育興,則人才興。海南自貿港建設需要大批高素質人才,人才從何而來?這背後,離不開一支業務精湛、甘於奉獻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對此,省委、省政府清醒地認識到,要想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就要廣納賢才,充分發揮優秀教育人才的帶動輻射作用,努力實現跨越式發展。
在這一背景下,我省啟動建省以來“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經費最多、待遇最優”的基礎教育引才工程,通過校長考核招聘、骨幹教師選調、校園招聘、社會公開招聘、合作辦學自主招聘和擴大特崗教師計劃等途徑,吸引了一批批好校長、好教師來到海南,教師隊伍整體面貌發生了格局性變化。
“一位好校長就能打造一所好學校。”多年來,像韓永春這樣懷揣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來到海南、扎根海南的校長、教師不在少數。我省成立了一批中學卓越校長工作室,打造校長專業素養的“充電站”、創新辦學理念和思想的“發源地”、學校管理改革實踐的“試驗田”、孕育骨幹校長的“孵化器”,以幫助年輕校長在專業上成長、促進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改革、幫扶薄弱學校發展。
多措並舉
提升教師素質 推進均衡發展
“通過學習,我的教研思路進一步開拓,對我今後提升教學質量有很大的 啟發和幫助,希望多開展這樣的培訓。”回顧今年8月參加的全省暑期研修培訓,定安縣地理教研員孫傳升&&。
多年來,我省通過提高教師培訓質量、培養優質師資力量、強化師德師風建設、持續優化教師隊伍結構等舉措,確保教師素養不斷提升。
這是提質增效的有效舉措——構建國培、省培、縣(市)培、校本研修四級教師研訓體系。今年暑期以來,分層分類面向全省中小學校長、教研員、省市縣級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以及各學科專任教師開展暑期研修培訓,累計培訓約28.97萬人次,實現全省中小學專任教師全覆蓋。
這是培養好教師的持續追求——建立省特級教師工作站、省級卓越校長(教師)工作室100個,培養中小學省級骨幹校長、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1500多名,輻射帶動一大批骨幹教師專業發展。
這是狠抓落實的堅定決心——&&中小學、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為負面清單和配套違規處理辦法,形成了抓規範、樹典型、懲失范三位一體的全方位、立體式、網格化的師德監管體系,把師德師風建設擺在首位。今年進一步實施政治建設“思想鑄魂”等6大行動,落實從業禁止和准入查詢制度,強化師德底線要求。
這是補齊短板的不懈努力——推動落實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等舉措,不斷提高教師待遇保障。依託“國培計劃”,三年來累計培訓農村地區教師6萬多人次,重點培訓我省農村及薄弱地區骨幹教師及團隊1.2萬多人次。
隨着教師隊伍規模的不斷擴大,師資水平也明顯得到提升,一組數據能夠説明問題——2022年我省幼兒園教師數量擴充到2012年的2.4倍,小學、初中、高中教師本科學歷以上的比例分別從2012年的13.5%、69%、95.1%,提高到了2022年的52.4%、89.3%、98.8%。
深化改革
強化隊伍建設 激發教師活力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長期以來,我省教師隊伍建設取得長足發展,成績來之不易。同時,我省也積極直面教師隊伍建設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多項改革齊頭並進,激發隊伍活力。
讓教師隊伍“活”起來——積極推進“縣管鄉用”基層教育專業技術人才激勵機制改革,促進優秀教育人才向農村基層學校流動;實施“縣管校聘”改革,推動城鄉教師資源均衡配置。
讓教師編制“活”起來——推進城鄉統一的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建立教師周轉編制管理和使用機制。
讓教師發展“活”起來——推行職稱制度改革,逐步提高中小學校、幼兒園和鄉村學校等教師中高級崗位比例。建立職稱層級競聘制度,探索“職務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的教師任用機制。
令廣大基層教師感到有所盼的是,我省不斷提高教師工資待遇、改善教師工作和生活條件,着力提升教師獲得感與幸福感。比如,健全中小學教師工資正常增長機制,確保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特崗教師與當地公辦學校教師享有同等待遇;中小學按每人每月不低於500元標準提高中小學班主任津貼,確保班主任人均獎勵性績效工資不低於校內中層管理幹部;大力提高農村教師待遇和改善農村教師住宿條件等。
獲得感與幸福感還源於對職業的成就感。我省突出典型引領,弘揚尊師重教社會風尚,持續開展特級教師、教書育人楷模、最美鄉村教師等選樹宣傳工作。今年全省共評選特級教師81名,推選教書育人楷模15名、最美鄉村教師10名。
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相關負責人&&,面向新時代新征程,下一步將着力推動教師隊伍建設從規模擴大向高質量發展,營造全社會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激勵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積極投身教育強國建設實踐,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提供有力保障。(記者 張琬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