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臨高採用“政府+企業+合作社+農民”模式——
盤活撂荒地 種糧萬畝促增收
8月3日,驕陽似火,臨高縣加來鎮美積村附近的稻田裏,幾輛收割機來回穿梭,現場一派豐收景象。“糧食豐收了,我們的腰包就更鼓了,要感謝縣裏指導我們盤活撂荒地種植儲備糧。”美積村村民符堅軍告訴海南日報記者。
儲備糧項目是臨高縣今年創新合作模式開展的項目。該項目採用“政府+企業+合作社+農民”的模式,種植1.1萬畝儲備糧,其中包括撂荒地復耕1790畝、旱改水地田1260畝,涉及3個鎮16個自然村700多戶農戶,預計産量5500噸,收購價為1.1元/斤(濕谷)。
美積村黨支部書記符冠眾介紹,儲備糧項目不僅盤活了農村土地,還能幫助農民實現增收。“從水稻種植到病蟲害防治,都有企業的幫助和指導,水稻成熟後,村裏的合作社會安排收割機統一收割;收割後,稻穀按照高於市場價的價格收購。”
為實施儲備糧項目,臨高縣整合鄉村振興産業資金1100萬元,按1000元/畝投入資本金,資本金由當地合作社負責循環使用。
臨高縣加來振農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鎮兵説,政府有關部門負責儲備糧項目的指導協調工作,確保整個工作體系高效運轉;臨高縣金糧公司負責提供種子、種植技術指導,以及回購稻穀等;合作社負責收集種植戶的農田信息,發現病蟲害及時反饋,安排收割機等;農戶需要管理好水稻,定期施肥除蟲。
8月4日下午,記者來到金糧公司位於臨高縣東英鎮的一處糧食轉運烘乾基地。該基地內,一個高約20米、佔地400平方米的稻穀烘乾機解決了人工曬稻穀受制於天氣的難題,水稻只需依序堆放在烘乾機上方,通過燃燒環保顆粒産生熱能,就能進行烘乾。
記者了解到,儲備糧項目的稻田實行“統一種植品種、統一測土施肥、統一田間管理、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機械收穫”,金糧公司直接介入合作社生産管理,推行全程機械化作業,臨高縣糧儲中心組織縣級儲備糧承儲企業按照“嚴格收儲標準,強化質量檢測”落實儲備糧收儲。(記者 賈磊)









